董其峰:小作品也能润物无声

2019年05月15日 12:32:19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本网记者 林庭宇

杭州滑稽戏《阿峰其人》登上2017年央视春晚

  看过2017年春晚的观众一定对《阿峰其人》不陌生,这个来自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简称杭滑)的小品,不仅让全国观众感受到了南方滑稽戏的魅力,也让杭州观众傲娇了一把。2018年,杭滑又带着小品《求字》登上央视的元宵晚会。

  作为这两个小品的主创人员,董其峰的职业道路可以说是非常顺遂:2000年艺校毕业后进入杭滑;三年后,经推荐拜上海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老娘舅”李九松为师,成为李九松的关门弟子;之后,又成为杭滑史上最年轻的80后团长。

  不论是登上央视春晚,还是接班当团长,对董其峰而言都是巨大的压力,“不夸张地说,我的发际线一年比一年靠后了。”但当记者和他谈论起滑稽戏,提及观众和作品,他一下子温柔了起来。“有一种感觉你可能无法体会,演出结束时,观众笑着大力鼓掌,久久不肯离开剧院,叫着‘小董小董’,那种成就感,比中彩票了还要开心!”

  从艺校学子到杭滑掌门

  记者:您是绍兴人,从小生活在曲艺之乡对您的从艺道路有什么影响?

  董其峰:绍兴的戏曲氛围是非常浓郁的,有越剧,有绍剧,有莲花落,就像鲁迅写的《社戏》里一样。小时候,我家里有台收音机,妈妈做家务时爱放点曲艺节目。久而久之,我也就耳濡目染会哼唱几段了。1997年,杭滑委托杭州市艺校来绍兴进行曲艺专业招生,我顺利考上后成为杭滑的委培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学习。毕业后,我怀着憧憬进入杭滑开始工作、学习。

  记者:从曲艺“门外汉”到杭滑史上最年轻的“80后”团长,您的心态有什么变化?

  董其峰:进入杭州市艺校后,每天的课程不是绕口令就是练方言唱腔,最初感觉很枯燥,但深入到曲艺这个门类当中,我确实感觉魅力无限,而且越钻研越有料。为了学好上海话,我去上海打工两个月。从一开始学说上海话被人嘲笑,到融入他们的语境之后,慢慢掌握技巧,发现乐趣。学习方言,我的心得就是要厚着脸皮大胆去学、去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向舞台腔靠拢。

  当年进入艺校的23人,到如今仍从事相关行业的还有6人,19年时间我们一群人坚守下来,实属不易但也出了不少成绩。也许有人会开玩笑说我年轻还有上升空间,但我会告诉他们,我就喜欢这个职业,我享受在舞台上的感觉。

  一专多能 屡创精品佳作

  记者:您的作品讲了很多小人物、小故事,灵感来源、创作理念是什么?

  董其峰:滑稽曲艺多以小人物为切口进行表现,以小见大。很多灵感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不同写照。一次开车途中我听到一则广播新闻,讲的是儿子久未回家,结果一回家就马上要走,母亲为了留住孩子就把他的车票藏了起来,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乌龙事件。当时听到这个新闻我很触动,回去创作了《返程车票》这个作品,聚焦的就是“常回家看看”的主题。

  观众在看过夸张变形的故事后,哈哈一笑中,艺术的教化作用已在悄然发挥。特别是滑稽戏,适合讽刺、鞭挞的题材,必须时刻有反差、冲突,这样观众看了之后,才能有所启示,这也是我们的强项。

  记者:在杭滑,团员不仅会演戏,还要会创作,近年来杭滑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成果?

  董其峰:杭滑现在有近六十人,其中演员近30人,行政、舞美、演出科、非遗办将近30人。如今我们的院团中都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演员承担了主要的创作任务,通常是大家一起讨论,脑力激荡中台词定下来,然后就走机位。效率高,作品也很接地气。

  此外,2015年开始,杭滑与杭州市艺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办了3+2滑稽曲艺表演大专班,学生毕业以后,杭滑将择优录取,通过这种方式,把杭滑的非遗项目、杭滑的金字招牌传承下去。

  旧调新声

  杭州非遗曲艺传承

  记者:杭滑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拥有9项非遗曲艺的责任保护单位,怎样做好传承保护?

  董其峰:在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上,我们重申报,也重保护,坚持动态、静态传承相结合。所谓静态传承,就是整理、挖掘历史资料,帮老艺人记录文字、音像资料并出版推广。动态的传承则需要演员用作品传承下去,并与观众交流。传承必须让观众坐得下来、看得下去,而不是自娱自乐。如果一个剧种只能在院团层面内部传承,那也是失败的。

  2016年的“钱塘余韵”——杭州地方戏曲曲艺非遗项目展演,杭滑的9个非遗项目共演出7场,可谓一票难求。同时杭滑还跟央视《我爱满堂彩》节目达成了固定的合作输出,目前已有近30个节目录制播出,也让更多观众关注到杭州地方文化和非遗曲艺。

  记者:光环越大,责任越重。作为面向大众、影响广泛的特殊行业,您如何做好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董其峰:崇德尚艺是文艺工作者一生的功课,德放在首位。演员也好,作品也好,或多或少都自带流量,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所以更要严于律己。演员在舞台上塑造角色时,不能只是树“人设”,而应该在生活中有一定原型。举例来说,杭滑的《永远的雷锋》被评为浙江省、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饰演雷锋是国家一级演员梁雪。他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从台上到台下,演员完全符合人物形象。

  其次,我认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向着德艺双馨靠拢。既然从事了相关行业,就要不断打磨作品,提升演艺技能。曲艺需要的是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当代文艺人,极易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自我。只有摒弃浮躁,抛开杂念,方能找到金钱利益与艺术价值中的平衡。

  

 

责任编辑: 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