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为高校选聘产业教授

自建产业课堂 牵线资源共享

2025年07月09日 15:16:16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通讯员 陆平安 夏梓源

  “以前学校的课程偏理论,现在有了来自研发一线的‘产业教授’,我第一次直接参与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调试,还学了很多编程实操的注意点。”近日,在产业教授许海华的带领下,台州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1名大三学生,来到爱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工业机器人编程实训。

  今年以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聚焦产业链人才集聚,着力构建校企产业教授双轨育才机制,选聘龙头企业中的领军人才作为产业教授入校带教,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产业教授资源共享站,通过产学共进、资源共享、成果共研,持续推动人才资源跨行业、跨地域调配,构建校企融合创新生态圈。

  按需引才,能者居之。围绕本地生物医药、缝制设备、光电等主导产业,根据理论熟、产业懂、善教学等要素,在25家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人才创业企业中筛选摸排涵盖生物医药、机械自动化、光学等领域优秀人才20名。开展“匠才选聘”供需对接会,邀请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面对面“恳谈”,全方位梳理实训教学痛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并转化为“需求榜单”,在充分尊重人才意愿的基础上,考虑校企适配度,以“人才揭榜+组织搭桥”方式实现供需精准耦合。目前,已从10家企业中选派12名优秀人才兼任市内外高校产业教授,8名暂未签约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同时,赋予产业教授产业课堂自主建设权,根据高校教学需求灵活引入企业案例、实操训练,累计开设创新药前沿进展、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等领域课程15门。顺毅股份研发中心的郝树林博士,长期从事精细化学和新材料中间体的绿色合成工艺技术开发,经组织搭桥兼任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的产业教授。

  资源多跨共享促共赢。聚焦校企资源割裂堵点,在高校实验室打造6处资源共享总站,畅通资源互换渠道,开放“校与校”学术课程和“企与企”车间实训机会,非本校、同类型专业学生可跨校选修、跨企业实训。台州技师学院产业教授黄光东,协调海翔药业制药车间作为实训平台,本地高校涉及药学、有机化学等专业学生均可选修。借助产业教授资源多、人脉广优势,由产业教授牵线所聘高校开放闲置先进科研设备、人才创业企业开放生产线作为教研实践基地,最大限度激发校企创新创造活力。同时,依托“台爱人才”服务线下阵地,延伸搭建产业教授与高校教授、外校学生间的产业教授资源共享小站,企业和高校可在站点提出校际人才互聘等申请,由站点人才服务专员召集三方商讨合作。周末在站内开设覆盖15—30人的“三刻钟”微课堂、“一起来风暴”研讨会等迷你课程,免费对本地企业实习的外地高校生、企业技术人员开放,拓宽人才输送渠道。截至目前,325人到“共享站”学习研讨,吸引210余名省内外高校学生到企跟班学习。

  融合得顺,用得更好。聚焦产业教授参与的重点研发项目,在产业教授高校实验室共享总站、企业车间共享站、“台爱人才”共享小站等阵地,定期举办“科学咖啡馆”学术角活动,组织产业教授所属产业上下游企业领军型人才,围绕发展热点、技术研发等主题“进站路演”,邀请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做客,更大力度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落实“人才项目贴息”“天使梦想基金”支持举措,向11个产业教授参与的研发项目授信“人才贷”2700万元,牵引带动创新投入6100余万元。分别给予选聘人才及派出企业最高1.5万元补助,配套建立校企“产品攻关+成果共享”保障机制,指导聘用高校与派出企业、产业教授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在合作之前先把“蛋糕怎么分”谈清楚、写明白,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比例,减少后顾之忧,让科研攻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实行聘期制管理,明确人事关系、薪酬待遇、服务期限等7项核心内容,定期评估考核课时数量、教学质量、满意程度等12项指标,及时掌握产业教授作用发挥情况,对考核末位的产业教授予以解聘。在本学期的教师期末测评中,12名产业教授课程满意率达92.4%。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