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党建“3+”助力“跨省治水”零盲区

2018年04月12日 14:27:40 来源: 江山市委组织部 作者: 唐颖 刘樟森

  近日,一封来自江西省东阳乡龙溪村支部书记周季花的信,得到了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的批示,这封信讲的就是浙赣两地跨境治水的故事。

  江山市凤林镇地处浙赣两省交界,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玉山县仙岩镇毗邻,三地青山相连、一衣带水,一条母亲河卅二都溪横贯东西。该条溪位于钱塘江源头,发源于江西省广丰县东阳乡,流域全长25公里,长期以来,由于沿线民众缺乏河道环保意识,致使周边3万多名居民的生产生活和500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受到严重影响。为彻底消除治水盲区,破解“下游治,上游看”的尴尬局面,凤林镇党委秉承“河道有界、责任无界”的理念,坚持源头治水、联动治水,与毗邻的乡镇互融互动,探索一江水两省治三镇共享的跨省治水新样板,确保一江清水送钱塘。

  党委+支部,机制创新敢突破。制度互补有底气。打破行政区划,达成区域共识,凤林镇党委与广丰区东阳乡、玉山县仙岩镇党委缔结为“党建同盟乡镇”,共同签订《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书》和《剿灭劣V类水体合作协议书》,携手编制《边界区域休闲农业带发展规划》,创新联防联剿机制,绘制生态发展蓝图,打通区域联动治水最后一纳米。清单互同有目标。卅二都溪沿岸8个村齐心共建“睦邻友好党支部”,以江山市桃源村和广丰区龙溪村为重点,通过理清边界水系,查摆问题水体,配齐“一图五清单”,制作跨境剿劣作战指挥图12幅,将管辖权限、负责人员和整治措施等全部上墙。制定水体信息清单、问题成因清单、治理措施清单、销号报结清单和深化提升清单,让跨境剿劣目标更明确、责任更到位。愿景互通有动力。“下游治、上游看”的尴尬局面与百姓对一湾清水的孜孜追求背道而驰,联合共治模式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跨省剿劣,联合治水,共护民生水”成为三镇群众实现绿水青山美好愿景的共同选择。借助跨省治水,促进边界合作交流,双方互学方法理念和特色亮点,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民间团结。

  党员+网格员,铁拳治理动真格。一方面,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把治水能力作为干部考察任用“硬杠杆”,有3名村两委干部和6名村民小组长因剿劣推进不力被取消参选资格,另有2名村主职干部被降级处理;落实治水工作“晒比争”考核办法,对26个水体清单进行量化排名,已有4名渠塘长因末位排名被约谈,对3名表现不合格的渠塘长和3名群众不满意的保洁员进行撤换调整。另一方面,结合“96345党员志愿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将沿线村纳入八个网格,形成八段八治、村村接力的良好氛围。组建浙赣党员护水志愿队9支总计54人,设立“塘小二”“渠小二”106名,为治水推进全程服务,定期召开边界河道治理沟通会,通过“一周一碰头、一月一互查,一季一例会”的方式,成功帮助龙溪村关停违规排放化工厂1家,拆除整改生猪养殖场104户,削减生猪饲养量1.5万头,关停退养比例达96.3%。

  洋教授+土专家,发展共享显成效。深入挖掘本地人才资源,通过“引进来”“育起来”“走出去”相结合,将人才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治水剿劣效能。向上对接“请进来”。与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衢州学院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学校每年定期送教下乡,如邀请浙江外国语学院章巧眉教授作“五水共治、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专题讲座,为三地治水剿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深入挖掘“育起来”。建立三镇水利员信息库,充分挖掘熟悉边界水脉特征的土专家,对跨界溪流和源头库塘逆向追溯,理清边界水体特征,查摆问题水体26处;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帮助退伍军人、党员、种养殖能手致富,如将退伍军人周金明作为乡村振兴计划培育对象,打造“稻蟹共生”种养殖基地95亩,亩产清水蟹40至50公斤,亩产水稻350公斤,获得中华绒螯蟹、稻米等有机农产品6项。加强学习“走出去”。组织浙赣两地卅二都溪沿岸8个村支书前往龙游县,学习“贺田模式”,通过现场观看垃圾分类法、卫生保洁法,污水处理法等,将成功经验进行深入内化,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长效河道保洁机制,促使两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 王昭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