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打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组合拳
网评 | 打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组合拳
2025年07月15日 15:15:35 来源: 宁波市鄞州区委组织部 作者: 王闰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前不久,党的十八大以来首个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正式印发,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大循环。
本图片由AI生成
岗位资源是就业的生命线。拓宽就业渠道,扩大资源供给,已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应坚持社会需求导向,深挖基层就业空间,稳定扩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招聘规模,引导发动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城乡社区等基层一线就业创业,帮助高校毕业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开发新就业增长点,紧扣新兴产业发展和崛起实际,大力拓展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康养经济等就业新空间,充分释放科研、技能、物流、家政、养老等领域就业潜力,催生一批新的就业增长点,为高校毕业生打开就业新空间。
指导帮扶是就业的保险箱。就业省心离不开指导用心、帮扶暖心,需要高校和职能部门协同为毕业生提供有温度的指导和帮扶,铺好路、扶上马、送一程。就高校而言,应按需提供岗位资源,将生涯教育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设计智慧协作平台,精准洞察学生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专业水平,全面系统掌握学生求职意愿,积极搭建精准高效的招聘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岗位快速匹配。就职能部门而言,应统筹提供兜底服务,实时跟踪、深度调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持续强化对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兜底保障,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化就业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供需匹配是就业的加速器。对于社会上依然存在的“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矛盾,亟需以供需精准匹配、无缝衔接为目标,系统优化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实现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建议高校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对连续三年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实施动态调整,重点支持紧缺领域学科建设,同步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实现学科专业和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从供给主导向需求牵引转变;同时,积极构建“就业、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把专业办在产业链上,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精准适配。
从岗位资源挖潜到服务保障提能,从短期精准施策到健全长效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可以说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唯有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协同发力,才能将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