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孙郁:进入鲁迅的世界 才能学会中国最智慧的思维方法

2016年09月28日 10:29:56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吴菲

  “我那天碰到我们院里一个老头儿,叫念鲁,纪念鲁迅的鲁”

  记者:读这本书就一个感觉,自己需要补课的东西太多了。整个现代文学之于我,简直就是一个盲区。印象里就剩一个词——“左翼”。而且就这么一个词就把我挡在大门之外了。

  孙郁:现代文学没讲好,全国都一样。被现在流行的一套话语方法给弄坏了。所以我的《鲁迅遗风录》里就是另外一个鲁迅。

  在这本书里,我把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作家和思想者的东西,放出来大家思考。比如王元化,他早期喜欢鲁迅,晚年他就告别了。为什么告别?这跟时代的风潮有关系;这里边还有像聂绀弩,他是早期学鲁迅杂文学得非常好的,晚年他写旧体诗,也是很奇妙,这种创造性。他有新的思想,同时还有一些自由主义的思想在里面,都在变化,都保持着鲁迅思想的元素。

  尽量希望把它呈现成丰富性。不同知识分子、不同背景的人,他们怎么看鲁迅。不管他们怎么看,鲁迅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同时代的人必须回应鲁迅给他们带来的那些话题。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他必须得回应。因为鲁迅他的文章,他的思想,他对底层知识分子的影响太大了。

  我那天碰到我们院里一个老头儿,叫念鲁,纪念鲁迅的鲁。他父亲是做银行的,他也搞银行工作。父亲就是解放前崇拜鲁迅,生了个儿子就叫念鲁,那是发自内心的。上海人。

  记者:就到这种程度。

  孙郁:还有1936年鲁迅去世时候巨大的葬礼。民国期间有两个葬礼特别地隆重,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鲁迅。民间自发的,这不简单。他影响力太大,他的作品能让中国人看到自己社会的一些问题、我们中国文化的本质,还有我们国民性里卑劣的黑暗的东西。鲁迅在抨击黑暗的同时,他也在审视自己。但是他又不是一个消极的人,他把人类最好的东西拿过来。

  所以像日本、欧洲有一些学者,是把鲁迅跟耶稣和释迦牟尼同等看待的。他是有普度众生的慈悲的那样一个人。你看我写老舍,老舍对鲁迅的评价不是一般的高。我这里没有写巴金。他们都极其佩服他。他对同代人,他对后世的影响,这里面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地思考。

  记者:有些人还以为他是因为被政党推崇,所以才有这么大的名望。

  孙郁:这就是整个误读。看这本书,会告诉你鲁迅是怎么火起来的。在鲁迅逝世之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以前,鲁迅就已经很火了。毛泽东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还参考了鲁迅全集。这个必须告诉大家。历史学家之所以重要,就是要为民做这个工作。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