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孙郁:进入鲁迅的世界 才能学会中国最智慧的思维方法

2016年09月28日 10:29:56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吴菲

  只有进入鲁迅的世界,我们才能够真正学会中国最智慧的一种思维方法

  记者:您在《鲁迅的暗功夫》里有一段话:“后来文章的发展越来越简单化,词语的数量也在减少,语言的审美就低不就高,反智的一面就出现了。到了‘文革’时期,汉语词汇量少得可怜,话白了,意少了,诗情则更为寥落。”听着那么像在说现在。

  孙郁:其实我写《民国文学十五讲》,包括《鲁迅遗风录》,就是和当下在对话。你看好像是在写过去,其实是当下的问题给我的感触,我重新在想历史、认识历史。你看我写民国文学史,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它的生态是丰富的,每一个群落都有一些很有趣的东西。而我在《鲁迅遗风录》里讲,鲁迅是自由的,他后来被另外一套话语包装、来解释,这就出现问题了。我要做的事情是这个。

  有一些书真正得是读才能够领会。我们现在很多人只读微信,还是不行的。我跟学生讲,我们要读原典,要读经典的东西。比如,只有进入鲁迅的世界,我们才能够真正学会中国最智慧的一种思维方法,启发我们,打开了思维。把汉语重新排列组合起来,它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有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他使汉语有了巨大的弹性,那种意象的丰富,那种情感的叠加,那都是可以跟古人、跟世界上最经典的文本相媲美的。

  记者:现在社交媒体上大家说起鲁迅,感兴趣的多是“他们两兄弟到底是为什么吵架的呀”。

  孙郁:所以我们媒体人和知识人,有义务把真实的鲁迅告诉给读者。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这些人就有本领把他真实的东西写出来,至少我们要用事实来还原真相。我做的工作其实就是说,鲁迅的遗产到底是什么,鲁迅的遗风怎么样在他身后时代发展延伸,还有变形。回到鲁迅那儿去,重新思考中国问题。鲁迅年轻时讲的:“中国文化应当外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不失固有之血脉。”这个很重要。

  我写这本书其实是解决自己心灵的问题。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消化得怎么样?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接受这些经典的时候,我们自己所思所想是对还是错?我们是不是真正领会了前人的意思?

  记者:那写完您觉得解决了吗?

  孙郁:也没有解决。因为写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思考的过程。木心讲:“要一个字一个字把自己给救出来。”写作是一种自我救赎、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更新的过程。写作是一个心灵需求。不太去想读者怎么样。想读者就做作了。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