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郁:进入鲁迅的世界 才能学会中国最智慧的思维方法
孙郁:进入鲁迅的世界 才能学会中国最智慧的思维方法
2016年09月28日 10:29:56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吴菲
我所有的知识结构、对鲁迅的认识,是在鲁迅博物馆形成的
记者:1988年研究生毕业来北京进鲁迅研究室,是您争取的结果?
孙郁:是我自己要求的,就是因为有这个鲁迅情结,一心就想上这儿来。那时候编刊物,编《鲁迅研究动态》。
记者:读到过您的一段表达:“我现在常常想起博物馆西小院当年的情形,在编辑部狭小的屋子里,不时有些研究者小聚。王世家、张杰、周楠本等围在一起,谈鲁迅,谈文坛掌故,烟雾缭绕之中,似乎都有点醉意。那些熟悉的朋友都有点古人的样子,与时风大异。有时候一谈就是一夜,编辑部一片狼藉,但许多闪光的思想就来自这里,因了精神的碰撞,好像与鲁迅更近了。”那句“古人的样子”真让人遐想。
孙郁:我所有的知识结构、对鲁迅的认识,是在鲁迅博物馆形成的。等于在那儿读了一个博士。那些老师都很优秀,又有很好的环境,在那儿熏了几年,对鲁迅有感觉了。等到离开鲁迅博物馆到《北京日报》编副刊,有时间了,才开始写有关鲁迅的书,把对鲁迅的心得写出来,就这样一步步写过来。
报社干了十年,后来是鲁迅博物馆没有馆长,就把我叫回去当馆长。干了七年,吃喝拉撒睡都要管,太累了,我就辞掉了。然后就到大学来教书,2009年。头半年很幸福,就教书,后来又让我当院长,没办法,到现在干了8年。到年底卸任以后可能再写一点什么东西。
记者:去年一篇报道说您2016年想出一本关于“文革”的书。
孙郁:对,已经写差不多了。就写小镇的“文革”,20万字左右吧,那是我这一生最想写的一本书。
记者:您好像还说退休以后想写一本关于穆旦的书。
孙郁:穆旦对我影响太大了。在复州城小镇的图书馆只有普希金、莱蒙托夫那些,看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时候看不太懂。是穆旦翻译的诗歌把我引入了文学世界。要没有他的话,我不知道会怎样。在小镇里读他翻译的那些,太好了,今天想起来都觉得好极了。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09-26《免疫》像是一片浪潮
- 2016-09-14杭州:诗礼山南 风雅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