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寒门学子进得了名校,抹不去贫困烙印?

2017年02月10日 07:43:31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物质生活匮乏,引发连锁反应

  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帮助小A缩小与同学的认知差距。但还有一件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小A,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平等的现实世界。

  家境贫困的小A,自从进入清华,就深刻感受到了自己与城市同学物质条件的巨大悬殊。

  虽然学校已经为他减免了部分学费、住宿费等在校费用,但父母一年只有几千块的收入,实在给不了他多少生活费。很多同学每月都有数千的生活费,而小A的银行卡,经常只有不到四位数的余额。

  他的口袋总是空空,吃饭也尽量点便宜的菜。每逢周末同学聚餐、班级活动,小A只能找借口不去,因为聚一次会的钱,要花掉他一周的餐费。尽管有时朋友提出会为他付钱,可这让本来就很自卑的小A更加不安,他很清楚,自己钱包里的钱,是无力回请朋友的。

  小A穿的衣服,都是从家中带来,高中时期穿过的。而来到北京后,他第一次逛街看到商场服装的价签就被震惊到,“为什么一件T恤就需要三四百块?”而他同宿舍的室友,一双篮球鞋的价格就要两千多,这是小A想都不敢想的。

  小A还在学校修了经济学的课。一本英文原版教材就要一百多块,全班大多数同学都立即买了,而小A纠结不已,这差不多是他每月五分之一的餐费。好在学校附近会有周末旧书市场,他找了好几个周末,终于淘到一本旧书,只要30块,他终于松了口气。

  同学们眼中的日常开销,是小A根本负担不起的奢侈。

  “农村孩子来到大城市,自卑就像写在我脸上。”他在日记里这样记录。

  即使千辛万苦省钱,到了月末依然会饿几天肚子,小A只好四处寻找兼职机会。学习压力本来就很大,他只能牺牲睡觉时间,周末也抓紧时间做两份兼职,还在学校图书馆勤工俭学。

  每个暑假,别的同学要么回家,要么在新东方上雅思托福班,或者出国参加夏令营,而小A都选择留在学校。一边做兼职,一边参加学习暑期课程,或寻找对未来有用的实习。

  原因之一,是回家路费比较贵;之二是出国留学从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托福雅思的风,他也没有能力去跟。

  多学东西多挣钱,对他来说才是更现实的事情。他只能考虑眼前的苟且,无力去仰望未来的诗和远方。

  暑假不回家,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无法否认,但内心里也不敢承认的。因为,习惯了清华丰富的校园生活,和北京异彩纷呈的繁华世界,虽然感受不到归属感,但他更不想回家面对破败的房屋,和烈日下无尽的农活。

  钱包的寒酸,还让这个正处于青春年华的男孩子不敢恋爱。

  因为谈恋爱需要花钱,谈出成果以后要考虑未来,而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将去向何处,也不知有没有机会留在北京。尚且家里需要自己毕业后尽快工作帮扶,责任沉重,在北京买房安家更是不敢细想的事情。

  但看着同学们成双入对,他还是很羡慕,也希望日后能遇到一个真诚的女孩子,和他一起在大城市打拼未来。

  物质的贫乏,和沉重的家庭责任,让小A的未来,缺失了很多可能性。

  因为家里穷,结交的亲戚朋友也都是和自己家差不多的。没有什么高层次的朋友圈,也缺少必要的社会化训练,社交技能也比很多同龄人差。

  去公司面试,小A都怯生生的,说话极不自信,立刻被自信大方的竞争者比了下去。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