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学校少年宫一体化建设

2019年04月29日 11:36:40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陈敬

  面向青少年的乡村文化振兴与教育振兴,不但是保证乡村振兴计划持续、高质量完成的基础,更是促进乡村发展的内动力和软实力。“十二五”以来,浙江省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将其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来谋划和实施,作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项目予以保障和推进。

2018年11月17日,宁波市鄞州区青少年宫邱隘分宫内,孩子们在练习硬笔书法 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 供图

  探索建设长效机制

  浙江省有274个乡、641个镇,目前共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280余所,实现乡镇全覆盖。2007年至今,浙江省94个县级以上青少年宫举办的“流动少年宫”进农村活动,服务青少年600万人次。2008年至今,浙江省持续在行政村级层面深入实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春泥计划”项目,活动覆盖了全省行政村总数的82%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直以来,浙江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探索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长效机制,切实保障项目运转常态,通过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合力推进与统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2016年,团省委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纳入了浙江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给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力。

  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每年面向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综合实践等专业老师举办专题师训班,常态化开展师训工作。为了保障师训工作的多层次常态化,团省委、财政厅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以地市为单位开展专项性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师训工作,省教育厅将这项工作纳入师训平台体系,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每年持续发布校外教育省级科研课题指南,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科研工作,目前有多个乡村学校少年宫课题被列为省级规划课题。

  构建校外教育城乡一体化系统

  近年来,浙江城乡青少年校外教育不平衡状态随着县市区青少年宫大力发展而加剧。如何进一步缩小校外教育领域的城乡差距、实现城乡校外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以时间来切分场所的职能,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为学校,其余的闲暇时间(双休、寒暑假期)为少年宫,积极做好时空切割,有效变换职能,充分利用教育阵地,开展教育服务。少年宫是公益性教育机构,其公益性指标首先表现为面向青少年服务的经济可及性与地理可及性。众多数据表明,一个少年宫的服务范围,大约为8-10公里半径,偏远乡镇、农村的青少年,要享受到先进的校外教育服务,仍受到本区域少年宫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的限制。

  地市级、县区级青少年宫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一体化统筹发展,将能很好地实现校外教育工作的互融、互通、互补,从而解决城乡校外教育领域均衡发展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为乡村振兴工作助力。通过缩小城乡校外教育剪刀差,实现城乡校外教育发展从分离到融合、从流动到稳定、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而推进校外教育服务一体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对照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回应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校外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期盼,迫切需要构建校外教育城乡一体化系统。

  加快从探究到落实

  从2011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出台《乡村学校少年宫使用管理办法》起,浙江已经经历了8年的工作实践,在机制建设、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成效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与成就。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配套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与提升。

  要进一步明确建立少年宫工作体系,形成科学的、可持续的管理、指导、考核评估体系。明确各级少年宫的职能定位,把乡村学校少年宫纳入原有的校外教育三级体系,有效构建省、地市、县市区、乡村青少年宫四级校外教育一体化体系,从而形成城乡一体化青少年成长服务系统。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统筹领导,开展关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政策与理论研究、教师培训、信息化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和工作绩效评估。

  要尽快完善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政策保障。进一步明确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工作机制,培养一支数量充裕、思想品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外教育教师(辅导员)队伍。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与少先队工作的融合,将乡村学校少年宫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双线晋升”制度,形成常态化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浙江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城市校外教育优质资源下沉,推动区域内各级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协调发展。”校外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将通过青少年宫系统专业资源的辐射,提升乡村教师的活动组织、指导能力、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从而提升乡村青少年校外活动质量。


  

责任编辑: 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