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促进乡村振兴

2019年03月07日 16:29:11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中国美术学院 王其全

  诸暨西路乱弹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浙江省文化部门召开会议,以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部署为主题,坚定“以文化兴推动乡村兴”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非遗保护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谱写新的篇章。

  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老一辈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财富。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乡镇提升改造力度很大。这为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旅游和文化相融合最终的目的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非遗保护要贯彻落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旅游和文化的融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早在2014年9月,浙江省文化厅与浙江省旅游局共同签署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框架协议》。这是浙江实施“旅游+文化”积极探索与实践的具体举措。

  旅游不外乎吃住行游购娱。乡村旅游要出新,项目选择要精准、组织形式要新颖、内容要紧密结合非遗保护。

  深度体验。利用传统民俗、民间音乐歌舞类,吸引中外游客住下来深度体验。如磐安的炼火赶茶场、诸暨十里坪村的西路乱弹、安吉报福村的年节、景宁的三月三以及泰顺的百家宴等,都独具特色。同时,乡村旅游要把目标人群下沉至80、90后群体。不同于大众化目的地的乡村地区,满足了年轻人个性化的旅行需求,同时,与城市生活差别较大的旅行体验,也正好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新鲜的心理。在乡村旅游中,文化打造最大的痛点和难点,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而是对现代消费的理解,以及如何让其嫁接。

  参与互动。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是乡村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欣赏农村田园风光的同时,还能尝一尝当地最地道的美食,实则人生一件快事。各地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四季轮流推出当地的传统美味小吃,如杭州塘栖的糕点、宁波邱隘咸虀博物馆踏咸菜、嘉兴新塍镇糕点、衢州水亭街的桂花饼等。

  观赏推广。“前店后坊”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制作销售模式,也是传统技艺跟旅游结合得比较好的一种营销方式。如嘉兴秀洲的农民画和灶头画、海宁硖石灯彩、象山渔文化等,都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各地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衍生品,打造用美兼具的旅游工艺品;结合现代审美趣味和精神需求,开发适合年轻人时尚追求的伴手礼等,通过旅游纪念品来推广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和文化。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离不开美丽非遗。让非遗保护融入乡村旅游,融入生活,实现文化惠民、文化富民,这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各地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结合非遗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依托古镇老街、文化礼堂、非遗展示馆等有效载体,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非遗资源,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