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钦:为人民歌唱

2019年05月15日 12:32:19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本网记者 张丽红

4月18日,郑培钦在湖州做宣讲,背景图是她站在西湖水中拍摄《美丽浙江》MV时的场景 省文联供图

  “西湖春天你是人间天堂,西湖春天你是最美地方……”在西湖的音乐喷泉旁,你一定听过这首婉转的《西湖春天》;

  “日出东海月落西塘,碧水千岛青山雁荡……”在浙江的许多电视频道中,你一定听过这首悠扬的《美丽浙江》;

  “谁是最美的人?是你是我是他……”在机场、在车站、在路上……你一定听过这首深情的《谁是最美的人》。

  这些歌背后有个共同的名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郑培钦。4月18日,在省文联“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 有情怀 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湖州站,郑培钦为大家讲述了自己为人民歌唱的故事,情到深处几度哽咽,感染了现场上百名文艺工作者。

  青春的意义在于奉献

  记者:在歌迷们的眼中,您始终都是光鲜亮丽的,背后应该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吧?

  郑培钦:是的,光鲜亮丽的舞台形象和大堆荣誉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

  像《美丽浙江》MV中有一组我穿着旗袍在西湖水中唱歌的镜头,拍摄时是2014年的12月18日,镜头中虽然时间很短,但素材却拍了5小时。当时我是光着脚站在西湖的水里,嘴唇冻得发紫,还要表现出一副很愉悦的表情。航拍器一遍遍从头顶上飞过,鼓风机吹得浑身像针扎,当时真的感觉站不住了。最后脑中一遍遍浮现出江姐等英雄人物的形象,咬着牙坚持到拍完。MV拍摄结束后我就感冒发烧了,整整一个月才缓过来。

  记者:这应该就是信仰的力量。大家都知道,您最初是学习婺剧的,这段经历对您的艺术生涯应该有着深远的影响吧?

  郑培钦:是的,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戏比天大”。婺剧是我艺术道路的第一步,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前几天在课堂上,有学生问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吗?我的回答就是“从事艺术工作”。

  记得1994年在东阳婺剧团的时候,参加文化系统的一个演讲,当时拿了第二名,讲稿中我写到“仅有年轻的容颜,没有求实的精神,那不是青春。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青春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句话的出处是歌剧《江姐》,当时我正在学《江姐》里的一个咏叹调,叫《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现在看看,我还是对得起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初心的。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人民

  记者:这些年您经常到农村、部队等基层一线去演出。

  郑培钦:是的,从艺二十多年来,可以说踏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去了世界各地演出,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林肯大剧院,还有被誉为世界最好的音乐厅——瑞士的琉森音乐厅等等世界一流的剧院演出。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去基层、下农村演出。

  到人民中去,唱老百姓喜欢听的歌,我真的非常开心。那种氛围使我感到很亲切,很放松,很有共鸣,从他们淳朴的言行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歌曲发自内心的喜爱。有一次到天台演出,已经唱了6首歌了,嗓子有些沙哑。观众虽然没听过瘾,但却心疼地跟我说“郑老师你别唱了,下次再来吧”。

  记者:您用歌声感动了听众,传递了正能量。

  郑培钦:正能量也是互相传递、互相感染的。我在排演民族歌剧《青春之歌》的时候,多次到学校与学生们交流座谈,他们纷纷表示,看了《青春之歌》后,激情澎湃,就像上了一堂党课,对信仰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些学生还在观后感中说,看了这个剧,很想加入共产党。

  记者:这个时候应该很有成就感。

  郑培钦:是的。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人民。而我所演唱的曲目《美丽浙江》《谁是最美的人》《九月杭州桂花香》,也都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我希望能用我的声音为人民歌唱,唱出“美丽浙江”背后的“最美精神”,让正能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德艺双馨,德是基础

  记者:德艺双馨您怎么看?

  郑培钦:德艺双馨,德是基础。要做一个合格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用你的专业去传递温暖,更需要用言行来传递社会正能量。

  《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三不朽”中,立德居首位。我现在在学校给学生上课也多次强调,学艺先做人。这个学期我将会带着我的学生们去一些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学校看望弱势群体并给他们带去精神食粮。要做一个有崇高思想境界的人,不仅需要用自己的作品滋养人们的心灵,也需要去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记者:您自己也参与了许多公益活动,资助了许多学生,还是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郑培钦: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这么多年来,社会各界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给了我很多光环和褒奖。而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责任编辑: 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