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试水河权改革:原先没人管 承包有人争
丽水试水河权改革:原先没人管 承包有人争
2016年11月04日 14:16:47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江南
“不值钱”的河怎么办
不妨“靓女先嫁”,有望全面开花
谁能当好河道的承包人?丽水河权承包开展得早的地方有个共识,承包给能人、强人、好人比较妥当。
河权改革具体采取哪种模式?事先没有设框框,而是因村制宜,边改边摸索。像试点的章村乡,在承包推进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村民承包、集体组织承包、股份合作制承包等不同模式。
黄肚村,3/4的村民在外,村里留守老人多。村老年协会竞标承包了河道,经营收入正好拿来补贴“幸福食堂”,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在这里免费用餐。老年人空闲时间多、说话有分量,平时河道保洁巡逻没问题,但经营开发河道就非常吃力。
去年10月,南非华侨汤良贵回到家乡,看着治理后的黄肚村河动了心。协商后,河道经营管理权由他转包,每年再给“幸福食堂”补贴4万元。现在,河里先后投下几十万尾田鱼苗,汤良贵投资的民宿、生态垂钓中心也正在筹建。
颜宅村有18公里河道,资源状况不错,不少村民跃跃欲试。村里一商议,干脆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30多个村民按每股2000元入股。村里还流转了50多亩水田,套养田鱼、田螺,既经营了水,又经营了田。平时,河道管护大家轮流负责,今后有了收益,也按出资比例分红。
先行试点的章村乡,已经在12个建制村、总长105公里的23条河道实现了河权改革全流域全覆盖。承包改革后,每公里河道年均增收6000元,村集体每年因此增收8万元,带动村民每年增收20万元,节省下保洁经费、渔业巡逻管理费10万多元。
承包河道并非都是成功经营的案例,章村村最初一个承包人就干不下去了。按理说,河道有了承包人,其他村民就不能再在这里随意钓鱼,可有的村民还是改不了习惯,“又不做电鱼、毒鱼这些违法的事,只不过钓个鱼、网个虾,从来都这样,有什么关系。”野生小鱼长得很快,可来钓鱼的人也越来越多。承包人根本管不住,眼瞅着经营费用回不了本,5万元的年租金也拖着没交。
这个当口,祖籍章村的华侨孙旭君提出愿意接手。新承包人一来就垫付了50万元,给村里建亲水平台、拦水坝,还承诺将30%的盈利返给村集体,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孙旭君发动亲友,挨家挨户给村里人做工作。有村民说:“你承包不为赚钱、光投入,我们看在眼里,没话讲。”有个小伙子当场就把鱼竿折断一扔:“村规民约都写了这一条,以后我们不会再去承包河段钓鱼了。”
丽水市河道管理所所长陈国平注意到,河权改革试点,最容易推开的是大小适中、水质适宜养殖的山区河道。“承包人光是靠捕鱼卖鱼的收入,就能负担河道保洁管护费用,还有所盈余,仅从渔业收入中就能较快获得回报。”如果是太大或者太小的河,承包人就要掂量掂量了。至于一些地势较高、几乎不见水的荒沟,更是乏人问津。
丽水河权改革按照“先易后难,先支流后主道”的思路,最初从那些经营开发价值较高的河段先开始,承包招标时难免“靓女先嫁”。那么,开发条件不好、“不值钱”或短期内难以变现获益的河道怎么办?
当地水利部门认为,从长远来看,这项改革深入推广有望全面开花。即使表面上看起来经营开发困难的河道,不管水多水少、鱼多鱼少,只要把资源经营权等责权利“绑”在一起,明确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也有可能激发群众智慧和创业热情,把河道管护好、经营好。
丽水原本计划今年选2个乡镇做试点,在10条试点河段稳妥推进经营权承包改革。而实际上,这项改革推行的速度比计划要快得多。
最近两个月,记者三次前往丽水采访,每次笔记本上的统计数字都在刷新。截至10月中旬,丽水已有92条河道进行了河权改革,所辖9个县市区均已推开。《丽水市河道资源管理改革实施办法》正在制定之中,丽水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在全市60%的中小河流中推行河道经营管理权承包;到2020年,全市中小河流有望全面推行河权到户改革。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02继“包产到户”后,中国农村又一次迎来...
- 2016-11-013年后,绍兴全市崛起108个美丽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