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丽水试水河权改革:原先没人管 承包有人争

2016年11月04日 14:16:47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江南

  “大家都有份,大家都不管”

  以河养河,破题山区河道管理难

  钓鱼发烧友徐定忠没想到,一开始纯粹是因为爱好垂钓才索性承包了一条乡下的小河养鱼。结果一年下来,“玩票”玩出了味,注册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还把承包的地盘从1个村、1条河扩张到6个乡镇的14个村、15条河,养殖水域加起来有65万多平方米。

  事情还要从他的胞兄杜陈元讲起。杜陈元早些年在浙江丽水龙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任职时,联系八都镇署网村这个畲族村民占八成的偏远山村,帮村里争资金上项目。退二线后,还是常有村干部找上门:“老杜,你脑子活、心肠热,再帮村里想想门路吧。”

  “山好水好人也好”,外地客人来过这个小山村,总把这句话挂嘴上。但山水再好,不想个好门路,也变不出真金白银。老杜琢磨,生态养殖、乡村旅游正当时,弟弟徐定忠总嘟囔找不到好地方钓鱼,“要不让我弟弟承包署网村的河道养鱼试试?”老杜提议。

  “小石斑鱼最挑水质,水不清的地方养不好。承包河道养鱼,肯定得把河先清干净了。”署网村党支部书记雷雨法盘算着,承包这事对村里有好处。“说起来水是大家的,但原先‘大家都有份,大家都不管’,还得村里花钱、花精力。”河承包出去,就算是有了主,今后清理、管护归承包人负责,村里只负责监督。环境整好了,对村里搞旅游也是个促进。

  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一合计,“不用掏钱,就有人替我们把河管上,还给我们钱,何乐而不为呢?”去年10月,双方签下承包合同,村里把3.5公里的溪流承包给了徐定忠,承包期限定为30年。合同里写明:承包人有河道养殖的权利,也有卫生保洁的义务。其他“规矩”,像不许毒鱼、电鱼,不能往河里投饲料,小于一指宽的鱼捉了也要放回去,都白纸黑字写在里头。

  沿着大山七绕八绕进了署网村,有桃源人家豁然开朗之感。一进村,就能看见飞檐翘角的古廊桥、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还有鹅卵石铺就的游步道。“想不到吧,你看村口这汪河塘,原先是全村最脏的地方,现在成了风景。”一位闲坐在桥上的老人说道。

  村里这条小河,过去几十年都没清理过。有的村民习惯了垃圾往水里倒、死鸡死狗往里头扔,甚至连老人过世后不要的衣被也在河边烧。原先,走过河边都得捂牢鼻子。

  去年,赶上当地开展“五水共治”,村里小河终于要治了。徐定忠承包后,爽快掏出3万多元,和村里人一起清河道、造河坝、修堤岸。他还特地花了8万多元从外地买回野生鱼苗,投放进小河。

  承包整一年,当初投下去的小石斑鱼,从仔苗长大到了50克左右。徐定忠平时得空就爱沿着小河来回走,看着一群群小石斑鱼往激流处游。他干得如鱼得水,注册成立了“得水濒危野生鱼专业合作社”。最近,已有几家外地单位找来,说有多少鱼,他们都要了。估计再有一年,就能有鱼上市,看到可观效益。

  同样喜欢在河边看鱼苗一天天长大的,还有村支书雷雨法。他说,现在村里小河有两位村民专门负责,白天保洁、夜里巡逻,合作社管他们每人每月1500元的工资,钱和人都不用村里发愁,“看来承包这步棋是走对了。”

  村容美了,乡村旅游也越来越旺,新建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今年夏天已经搞了好几拨夏令营,有些外地来的孩子一住就是五六天。雷雨法说,全村容纳300人住宿、1000人吃饭不成问题,今年已经接待了7万多名游客。

  丽水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政府调研和动员、召开村两委会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公开报名和招标、中标公示和签订合同、后续管理”的承包流程。通过承包这种市场化的办法,政府不但不用再出钱请人保洁河道,还可以开发河道资源的潜在价值。像署网村这样不起眼的小山村,靠河权改革已经开始进入以河养河的良性循环,这让境内拥有近万条乡村河道的丽水市,对如何破题山区河道长效管理,心里有了谱。

  在丽水市水利局局长徐为民看来,探索河权改革,就是要改改以往河道“重建轻管”的状况,让面广量大的乡村河道“有人管、管得起、管得好”。乡村山区小溪小河这些“毛细血管”清了、畅了、美了,整个流域水系的治理自然也就“活”了。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