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个工作,这个浙江人做得被总书记点赞还上春晚

2017年02月25日 10:59:18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李月红

  俞复玲(右)拎着装着盒饭的竹篮子走访社区居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这样一种工作。你得树立这样的工作观:毛驴的腿,婆婆的嘴,橡皮的肚;你得保持这样的心态观:解决了是故事,不解决就成了事故。

  就是这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有个浙江人做出了名堂,被总书记点赞"社区工作的领头雁"。

  一个月前,她还受邀参加央视鸡年春晚,面对镜头祝福全国人民:"道德入人心,万事德为先,祝大家新春快乐,大德大福。"

  她是谁?

  俞复玲,宁波市划船社区党委书记。

  她做了什么?

  2月初,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夏真、王毅写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小巷总理》讲述城市基层工作者俞复玲的艰辛与坚持。面对资历,面对戾气,面对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这位小巷总理的选择或许会给平凡岗位上的我们一些启示:

  好工作是做出来:始终保持对细小成功的极度沉迷,以及将心比心地完成它。

  《小巷总理》,夏真、王毅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资历观:不惑上岗,给年轻人做"配合"

  1999年,宁波大昌布厂要关了。按土政策,女工40岁以上一刀切。 俞复玲,我们的主人公,日后耀眼的"小巷总理",正是这一块被切下来的"发糕"。

  怎么办,俞复玲过关斩将考上社区工作。报到的第一个社区是潜龙社区。

  3名新社工同时报到。老书记高兴极了,一个年轻女孩,考试第一名;一个懂电脑、复员军人,每一个标签都金灿灿。那么,一个分管综合治理,一个分管卫生,都是重要岗位。

  俞复玲?额,年纪大些。

  复玲,你配合做些青少年工作吧。

  配合?这是明摆着不相信她的能力呀。俞复玲被这个词刺痛了。

  无奈。一切先从"配合"做起:

  每天,她第一个到办公室。早早地将地拖好,将水烧好,将桌子抹得干干净净。

  复玲姐,这个工作材料你写写。她二话不说,苦干一夜,第二天交出来。

  复玲,社工包片,你包碎片。啥是碎片?就是你负责的居民位置东一家,西一户,光跑一遍就够你受。越是难,越是做,这是她的性格。

  不过,俞复玲也是有原则的人。

  主任吩咐,化粪池堵了,你去处理一下。

  我不去。俞复玲很干脆,你应该让包这片的社工去呀。

  主任一愣。又一次布置任务,一件事做完坐下还没喘口气,又吩咐另一件。

  俞复玲先干完。再提意见:主任,现在提倡领导要科学安排工作,让我来回跑两趟,这不科学。

  主任语塞。去书记那里告状,这个新社工倔头犟脑,没法领导了。

  书记哈哈大笑,不表态。

  这状没告进。

  其实,俞复玲有"尚方宝剑"。

  它是一句话,"当领导与我的意见不同时,我首先会根据领导的意见去做,但我会在实践中检验他说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我会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话是俞复玲考社工面试时说的,面试官们对答案很满意。也是她日后的实践,引领她走上"小巷总理"的岗位。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