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台湾作家杨照:我极度反对用现代的眼光去读经典

2016年11月26日 13:46:07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

  “我极度反对用现代的眼光去读经典,那意味着我们只是在经典里面去找我们想要的、对现代有意义的东西。其实,经典很大一部分的作用是在提醒我们,在不一样的情境、环境当中,有人用与我们今天不一样的方式来看待生命看待事情。”9月16日,台湾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杨照与媒体人梁文道同台,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经典里的中国——今天我们如何阅读先人经典”的对谈。杨照回忆了1985年台大历史系大四那个寒假写电影脚本《孔子传》的“糗事”——这部未刊稿迄今还藏在母亲家的衣橱里,但他多年来的雄心是,以一种“有效的态度”去认真爬梳和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这样“孔子就从那里活生生地跳出来了”。

W020161124596333162555.jpg

  杨照。

  就在今年10月底,杨照主讲和撰写的一套十本的口袋书《经典里的中国》散发着油墨香并陆续上架,他结合“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墨子》《庄子》《战国策》《左传》《荀子》《尚书》等进行了细致选读和导读。这位曾经的《明日报》总主笔、《新新闻》周刊总编辑,如今的“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多年来也是“敏隆讲堂”的经典课程讲师。自2004年起,他持续开设“现代经典细读”课程,去年6月出版的《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论美国的民主〉》,以及一年后面世的《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都隶属于“杨照公民课”系列的讲座结晶。

W020161124596333227392.jpg

  《经典里的中国》系列丛书。

  十余年来,杨照坚持以台湾地区的书店和其他公共文化空间为平台,面向公众进行现代经典的细读与古代经典的选读。不仅如此,他还在台中的歌剧院向公众普及古典音乐的赏析常识,这方面结集了3年前出版的《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和今年10月上市的《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曾任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的杨照更习惯于“有时间感”的纸质阅读,但还是被裹挟进新媒体的时代潮流中,他受大陆出版机构“理想国”之邀,和远在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及媒体学院(那也是李云迪的母校)留学的女儿李其叡合作,8月底开始在文化类视频节目《看理想》中推出一档古典音乐赏析节目《呼吸》。

W020161124596334255260.jpg

  《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

  “理想国”是杨照在大陆作品的主要出版方,最近5年来,相继引进和推出了他的《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我想遇见你的人生:给女儿爱的书写》、《寻路青春》等多部作品,其他大陆出版机构也引进了杨照的《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推理之门由此进:推理的四门必修课》以及部分译著——这些著述,仍然只是杨照诸多创作成果中的一部分。

  “著作等身”的赞誉在杨照那里具有了写实意味,这位“二二八”事件受难者许锡谦先生的外孙(白先勇2013年曾就许的事迹访问杨照),本名“李明骏”,1963年出生于花莲县一个外省人家庭,幼年在台北有着日本街区风格的“晴光市场”里长大。尽管1978年考上了知名的“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1980年代初又求学于一度名家云集的台大历史系,1987年至1993年在哈佛大学师从著名学者杜维明先生、张光直先生等,但是,回顾20余年来致力于公众普及的成就,追溯这种多元写作的知识结构的源头时,杨照更多提及的是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自由阅读习惯的恩惠——包括高中时一街之隔的“美国驻台北新闻处”图书馆的影响,而不是从高中到博士候选人阶段的3所名校的学术训练。在博士候选人阶段,杨照一度将博士论文选题从“两汉经学今古文转变的外缘因素研究”换成“台湾战后政治经济”,1993年没有完成博士论文就回到已经“解严”6年的台湾地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1998年被杜维明先生“逼着”再赴哈佛续写博士论文,最终还是没有完成,杨照此时已经彻底断了进入学院体制发展的念想,坚定地专注于吸收来自学术界的一手研究成果,深入转化之后再普及给公众。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