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东阳巍山镇有个“博士村”

古渊头:耕读传家文脉深

2016年11月23日 09:35:56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黄珍珍 蔡凤 刘小红

  对生活在古渊头的李氏家族来说,村庄就是他们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渊头村,位于东阳市巍山镇。与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偏远山村一样,时光在这里好似被调成了慢动作,人们闲庭信步、生活安静悠闲。在这里,宗族置产养贤、农户耕读传家、家家听闻读书声,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到目前为止,村里906户人家共走出了26个博士、556名大学生。因此,不少人称古渊头为“博士村”。

  远近游人多次前往,只想一探究竟,这座小山村有何独特之处?

  一脉相承好学风

CshKFlgzIZqAM8efAAMq6MBvvU0519.jpg

  沿着乌竹溪的水流,漫步于古宅巷弄之间。偶遇村民与之交谈,得知李氏家风独特之处。

  外人将村庄文脉源远,归功于“风水”。古渊头村,北靠峋山,溪水绕村而过,地杰当人灵。村庄民风质朴,亲近自然,他们将村北口的古樟树,亲切称为“樟树爹”与“樟树娘”。古渊头村好学的名气流传至外地后,每当大考临近,不少外地人来到大树下许愿,只为子女博得好彩头。

  而对于当地人来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古以来便是他们的信仰。

  明朝永乐年间,先祖李泓从义乌迁居至此。其长子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一名由国家供养的生员,后世子孙皆以先祖为榜样,延续文脉、人才辈出。据村史记载,明中期至清末,古渊头举进士1人,中举2人,进学74人。清乾隆三十五年,李景莲中举,授陕西商州同知,因捕获片戈官首犯,乾隆特嘉奖其“能事可嘉”。同时代的李凤雏,所撰史书《春秋传记》五十一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关于古渊头村读书风气有多浓厚,至今村中仍然流传一个有趣的故事。清末时,古渊头村有人中了秀才。县里派人前来送信,却发现村里连个接喜报的人都没有。送信人心中纳闷,别的地方这时都要敲锣打鼓迎接,为何这里没有动静。后来一问,才知古渊头村已经有70多个秀才,村民早就习以为常。

  明清时期,因古渊头文风兴盛,小小的村庄汇集了4所私塾。周边县市远至磐安、永康、东阳、嵊州的年轻人,纷纷慕名前往求学。民国时期,村中又领先以养贤之资兴办小学。至今,村中旧址前仍保留着一块石碑,碑文上记录着村庄兴学盛况。如今,大部分碑文已被岁月侵蚀,仅“巍文馆碑”几个大字依稀可见。

  今年65岁的李惠康,是古渊头村的老书记,对于村中的名人轶事如数家珍。“我们村因为好读书的家风,两次上过中央电视台。”李惠康说,最早是在1991年,中央电视台曾对全国所有村庄中大学生比例做过调查统计,古渊头村以14.8:100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北宜春的16.1:100。最近是今年9月,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播出东阳专题片,其中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古渊头村“文脉深”。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