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东阳巍山镇有个“博士村”

古渊头:耕读传家文脉深

2016年11月23日 09:35:56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黄珍珍 蔡凤 刘小红

  业精于勤是秘诀

CshKFlgzIZmAIaDvAAJLJLqY34o256.jpg

  时代更迭,古渊头村“好读书”的家风代代延续。如今,在古渊头,几乎每家每户都出过大学生,都有讲不完的求学故事。

  85岁的李章安,曾经是村里的一名语文教师。他与妻子育有4个子女,大儿子李项鸿是著名画家;大女儿李杏放是博士后,在加拿大当教授;二女儿李阳放是博士;小儿子李佳红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律系。

  回忆往事,说起怎样培育子女,李章安总是会感恩过去的艰苦时光。“那时,家中人多房屋少,孩子们只能挤在柴房看书。”李章安说,四兄妹出去读书时,妻子会让他们带上一瓶自制梅干菜,一瓶能吃上一整周。后来,这瓶“东阳梅干菜”又被称为“博士菜”。简单质朴的农家梅干菜里,饱含李氏族人“勤耕苦读”的家风。

  去年,央视来到古渊头村拍摄时,李项鸿回到了古渊头村。回忆起艰苦的求学岁月,李项鸿说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上学时带着的那瓶梅干菜。从小生长在溪水环抱的古村的李项鸿,受村中学风影响,勤学苦读。1978年,18岁的李项鸿离开古村,走入军营,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李项鸿家的老宅中,几乎每个房间都用他的山水画作为装饰。父亲还特地为他准备了一间绘画工作室,以便他节假日返乡期间创作。“在我的画中,家乡山水一直是很重要的元素。”远离家乡的李项鸿,将乡愁挥洒于笔墨间。

  如今,子女们在各地成家立业,老宅中仅留李章安与妻子同住。“我的孙子孙女们,读的也都是名牌大学,其中一个孙女在英国读书。”说起孙辈,李章安流露出些许自豪感。

  子孙外出求学就业,留学海外。在古渊头,像李章安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李惠康告诉记者,村里走出去的26名博士中,有近一半是女性。因此,村里一直流传着“五朵金花”的故事。“五朵金花”,说的是最早出国留学的5个女博士。李章安的大女儿李杏放就是其中一朵金花,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的李祝霞,则是全村的第一位女博士。

  博士后、博士、教授、大学生……村里每考上一个大学生,名字都会被写在村口文化礼堂的“励志墙”上。在文化礼堂外,“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几个大字,似乎揭示了李氏人会读书的秘密。

  “其实没什么秘诀,就是勤耕苦读。”李惠康说,与许多偏远村庄一样,古渊头的农民以种地为生,家无积蓄。但村里却没有一户,因为贫穷而让孩子放弃读书。反倒为了培养子女,不少父母砸锅卖铁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论是种田的农民还是村里乡绅,子孙必须读书识字。”李惠康说,在古渊头,这一不成文的传统,代代默契相传。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