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怎样摆脱“各自为战”
思政课怎样摆脱“各自为战”
2017年02月25日 17:06:15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中学对各年龄段学生 要有更强的针对性
李云航(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政治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三观”教育,“三观”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三观”的教育需要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正确的“三观”对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从学龄阶段开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教育体系是非常适合的。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设置,学生可以系统地通过学习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设的教学目的。从系统教育而言,我个人认为有必要打通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分阶段的设定目标,配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复设置,使得教育的针对性更强。
作为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中学教师,在现有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一定的知识载体上,我认为是需要坚持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进行“三观”教育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达到良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知识的载体,会成为单纯的说教,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在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倡的全员德育是契合点很高的,在我们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在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通过过民俗节日、推荐学生阅读书籍、开设阅读课程、模拟联合国、小小政协和一些中学生喜闻乐见活动形式,让不同学科的授课教师参与其中,融汇中华传统文化、公民素养、健康素养、科学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媒介素养于一体,并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博雅”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受益颇丰,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我认为公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加强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社会中人,公民不仅是一个身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
汪青、潘东利(北京五中政治组教师):作为高中教师,我们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越早越好,比如可以从幼儿园开始进行浸润。从小学开始则可以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一个体系来通盘考虑,因为思想教育本身就需要传承性和继承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般来说,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社会实践偏少,希望以后学生能更多走入社会大学校。结合现阶段高中政治课的特点,我们开展了一个区立项课题《探索政治学科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校教育开展了一系列课堂内外实践活动,比如“时事小达人”“高一辩论赛”等等。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2-25马克思如何走进当代青年的心?
- 2017-02-25保障受教育权 让残疾孩子入学更方便
- 2017-02-25中国留学生海外遇害案频发 莫让留学变“...
- 2017-02-25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 2017-02-24激发思想建党静水深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