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思政课怎样摆脱“各自为战”

2017年02月25日 17:06:15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2月2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学生在雪后校园的爱因斯坦雕像前拍照。刘积舜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相对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涉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它既要贯穿高等教育的始终,也应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始终。树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如何早日实现各有侧重协同合作,一直是思政一线工作者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本期我们关注——

  大学当务之急是“打通”断点

  唐斌(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建立在学生已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之上的。在我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正如人一出生便开始了社会化进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伴随人的始终,但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因为这一阶段学生开始接受系统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有序推进。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也会不断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多变,但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合力需要自身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体构建,打通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体系的“断点”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各有侧重,高中思想政治课遵循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大教学板块,初中思想品德课形成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教育为主的知识体系,而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小学以来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存在内容重复交叉、贴近学生不够、内在线索不清等问题,这就需要统筹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适应学生成长、推进内容有序、逻辑线索清晰、强化思想引领的教育体系。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认知认同体系,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目前,高校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执行05方案,包含四门必修课,经过多年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重点难点等都比较成熟。从我的教学过程和经验中发现,现有的课程体系设计合理,各门课程特色鲜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及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以及中国近现代历史选择等核心内容的教育是必须坚持的。但四门课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在《纲要》《概论》等课程中都有体现,虽前者重史、后者重论,但在教学中还是会出现不易区分、交叉重复等问题,此外还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多、时间短、任务重的矛盾,这就要继续凝练内容、把握重点,依托网络、实践等载体,利用微课、慕课等形式,借助辅学读本、重难点解析等教参教辅书,继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作为中小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中小学阶段教学内容为基础,这就倒逼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目前初高中都形成了比较明确的教学体系,这是需要坚持和发扬的。但初中和小学阶段教学内容较为繁杂,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高中阶段部分内容教学较陈旧,还需提升时效性。如初中在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板块中交织了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国情教育,有些内容还和高中阶段简单重复;高中阶段文化生活部分,强调了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但是对于革命文化的凸显不够;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片面强调知识目标的达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对于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大、中、小学要深化改革、理清线索、形成合力,推进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任雅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辅导员):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开始越早,效果越好。在学龄前的家庭教育中就包含朴素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家风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入学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成体系、更完备,更加注重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割裂,不能时断时续,不能超越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各个年龄段、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一以贯之。从学生接受的角度讲,要结合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开展相应的教育,层层深入,才能更好地入脑入心。这就需要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具体来说,中小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知、情、意、行的认知规律,减少口号式的说教,多些鲜活生动的案例教学,讲好思想政治教育故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建立在学生小学中学教育的基础之上,学生的知识水平越高,家国情怀的培养越需要加强,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中、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总结知识、检验理论、加强认识,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个人的人生规划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中。

  在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承担着形势与政策教学,在课堂注重从理想信念、经济形势、社会民生、文化发展、国际大势等方面与学生做交流,使学生学会用理性的、全局性的思考方式分析问题;在课下加强实践课教学环节,注重在实际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取得不错的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成为更加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