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长征——需要回答的六个疑问

2016年10月20日 09:34:43 浏览量: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公方彬


  疑问二:既然同为利益而战,何言红军高尚于旧军队

  有人形容,红军长征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活动。的确如此,一路走来,只要是红军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印迹——宣传标语。如果归纳分析标语内容,又会发现其中很多是围绕“吃饭”展开:“没饭吃的穷人快来赶上红军”,“不当挨打挨饿的白军,大家当红军去”……当然,最重要的“吃饭”还是“打土豪分田地”。

  这就说明,红军最吸引劳苦大众的还是解决吃饭问题。“吃粮当兵”几乎是中国封建军队和军阀军队的宣传模板。显然,红军也没有超越这个模板,进一步说,红军也是为利益而来。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强调红军较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军队更先进?因为找饭中存在差异。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更带有根本性,离开利益就要出丑,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和利益有关。任何政治集团都不可能回避利益,问题的关键在于为哪个阶级的利益而来,或利益与哪个阶级分享。

  西方学者罗杰·霍华德的研究也关注了利益问题。红军“制定了在农村彻底消灭恶霸势力的纲领,烧毁田契和地契,分配谷物,解放被压迫妇女,召开群众大会,比较自觉地开展宣传反对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运动,使广大的农民都开始走上革命道路。”这已经道出问题的要害,红军争取的利益非小集团享有,而是归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而红军被穷人称为“自己的队伍”。

  中国历代封建军队都没有超脱小集团的利益,甚至是集团头子的利益。当年秦军横扫天下,是因为把奖赏与斩首数量挂钩。中外很多军队都是在攻下城池后,给官兵留出烧杀掳掠的时间。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进北京是这样,清朝的湘军、淮军和袁世凯编练的新军也是这样。曾国藩曾说,老九(曾国荃)拼命发财,少荃(李鸿章)拼命当官。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军,甚至喊出:“吃的是袁大帅饭,为袁大帅打仗。”旧军队从来都是围绕小集团的利益,实行人身依附。即便到了民国,军阀混战,包括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冯阎战争,都是因自身利益展开。甚至到了事关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仍然无法超脱个人利益。丢掉东北的张学良强调的仍然是:“我去抵抗,受了损失谁来补偿?”

  军阀维护自身利益,依靠的是人枪数量,打成光杆司令,利益便丧失殆尽,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不会有军阀真心与红军对决。广东军阀陈济棠明示,只要红军不在广东停留,他就一路放行,并且给红军提供情报。广西军阀白崇禧指示部属,与红军作战“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并且击小尾不击大尾。红军入川,如果川军真想打,“飞夺泸定桥”就成为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红军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和磨难,最终走向胜利,这在党创建这支军队之初,向官兵注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定自己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战,已经奠定坚实基础。因为,这让官兵内心深处生发出道德优势,进而产生不竭的精神力量,即使遭受再大挫折,最终都能战胜敌人,而不被敌人打倒。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