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民带来心灵上的愉悦

2018年11月07日 15:17:04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 郑璐超

板桥村文化礼堂

  周家乡板桥村位于衢州市北部,距离衢江区政府20公里,是远近闻名的白花枇杷特色村。曾经,一部分农民离开乡村去城市追寻梦想,把背影留给孩子的泪光;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转入其他行业;一部分村落已经“村改居”而成为城郊接合部。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村庄的精神家园该如何重塑?

  农村文化礼堂的积极建构便是其中一项有意义的探索。自2013年起,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努力打造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高地”,一座座文化礼堂在周家乡悄然生长,让村民们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板桥村文化礼堂是村庄共同体重塑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村庄的辉煌与传统,是村庄历史文化的延伸,是村庄历史的象征与标志。

  建阵地,搭平台

  板桥村利用叶氏宗祠、原板桥小学等场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祠堂修缮、文化礼堂等项目,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总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建设。严格按照“五有三型”和“一馆二堂四版块一广场”标准建设,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活动开放制度》等10余项文化礼堂管理制度,并明确分工,设置文化礼堂专职管理员2名,2017年投入文艺活动经费5万多元。2018年成功创建五星级文化礼堂。

  管队伍,优设施

  建设礼堂内舞台、观众席约30平方米,配套安装了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新建文化广场约1450平方米,统一安装夜灯;独立设置展览馆、讲堂、少儿活动室、农民书屋,按照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时事政策等不同板块分类设立,实现网络全覆盖、文脉全覆盖。同时组建村级文化活动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聘请专业老师定期对文艺骨干进行培训,通过现场培训和微信群,提升队伍质量、促进文化交流。

  用载体,有活动

  以板桥村创作的村歌《故乡》、快板《板桥枇杷赞》、道情《话说板桥新变化》、小品《说媒》等本村特色文化为载体,利用文化礼堂,举办健康服务、垃圾分类培训、党的时事政策宣讲、“好婆婆好媳妇”及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将文化惠民、服务基层落到实处。两年来,举办了元旦文艺表演、庆五四文艺汇演、庆中秋文艺表演、文化走亲、区书法协会书画展、重阳节敬老走访、2018迎新春联欢晚会等活动。每月至少组织2次“我们的星期日活动”。

  育文化,树新风

  板桥村文化礼堂里,有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和艺术廊,农民在文化礼堂举办村民大会、报告会、学习会、表彰会、培训班、文艺活动,吸引老百姓主动走进文化礼堂,通过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文化浸润,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板桥村文化礼堂推出“乡村书法学堂画展”,在村里开设书法培训班,以书法为载体传播传统文化;推出广场舞沙龙送到乡和文化走亲等活动,激发百姓“亮相于舞台”的热情,营造乡村文化氛围;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打造“放学馆”“老年茶馆”和“手工作坊”,让大家在文化礼堂找到精神归宿。从“要我来”到“我要来”,村民不断增强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传统文化里寻找故乡,寻找失去的乡音乡愁,寻找文化之根。如今的板桥村文化礼堂,时常举办演出、讲座等活动,俨然已经成了板桥村最热闹、最悠闲、最有文化味儿的地方,实实在在地为村民们带来心灵上的愉悦。

 

责任编辑: 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