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刊VLOG | 在这里,转角遇见爱

2020年08月26日 17:57:02 来源: 本刊记者 汤晓燕 作者:

  在宁波宁海县偏僻的葛家村,66岁的叶仙绒把儿子刚题好诗的几幅折扇作品挂在自家美术馆里,39岁的葛品高试图将百年老宅变得新潮,迎接年轻人的光临……

  在青砖黛瓦的庭院里、在千年古井旁、在电线杆上、在墙头和转角随处可见的景观小品中,你都会看到,村民亲手为这座小山村换上的“艺术”新装。

  一切,源于去年4月一场“艺术振兴乡村”试验。如今在走进葛家村,村民都成了“乡建艺术家”,用艺术点亮这座只有1606人的村落。当然,这场艺术试验的目的不是玩艺术,而是“设计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借助艺术解决乡村问题,尤其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政府干、村民看”的村民主体意识不足问题。

  点燃艺术激情

  去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他带着3名研究生对葛家村进行改造。

  起初,村民们对这位北京来的专家并不买账。第一天把村民叫到村办公室上课,经干部动员才来了26个人,而且这些人不是在聊天,就是在刷手机,有村民还说:“这个北京来的老师很像上次来村里卖保健品的骗子。”

  说不通,那就做。村前村后转悠两圈,丛志强发现村文化礼堂旁的空地是村民聚集地。他找来几位村民,花两天工夫打造了一个以鹅卵石基座,竹子椅背、木条椅面、躺椅组合造型的“人大椅”。除了花点钱买水泥,其他的材料都取自溪边那遍地的石头、后山那成片的毛竹。

  “这就是艺术?好像也不难嘛。”村支委葛万永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把丛志强请到家里。他家的院子很大,但杂乱无章:“看看我这个院子能做点啥?”几天后,院里的桂花树周围铺上了鹅卵石,边上放着两个多边形的木条椅。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还有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桂语茶院;村委葛品高也在丛志强的引导下,将自家老屋改造成酒吧、图书室等公共空间。

  在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下,院门被打开、眼界被打开,葛家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艺术振兴乡村热潮,村民们的作品越来越多。

村民参与村庄改造

  千年古井、百年老墙、近现代的铁门、木门,组合成了“时光场域”景观;

  “石童乐”通过石块堆砌、排列,组成花瓣、饼干等形状,供孩子们玩耍嬉戏;

  由废旧布料制作的“桂花树与生活”艺术布画,展现了村民的美好生活场景……


  打通“心墙”隔阂

  这颗艺术的种子,就这样在葛家村播种,悄悄地发了“芽”,从自家庭院,到公共空间的改造利用,葛家村“艺术化”的脚步没有停止。与此同时,葛家村村党支部也利用党员联户机制,将村庄分成六个党员“艺术包干区”,党群合力激发内生动力。

  79岁的老党员葛松茂第一个站出来,主动和周围邻居商议,一起改造家边上的老棚屋。把原先4户人家一直以来的乱堆乱放处进行艺术提升。铺设石子地面,摆上石头桌椅,周围翠竹掩映,再摆上一辆老式自行车,一个设计感十足的共享空间出现了。为了记住这个院子背后邻里和谐共建的故事,大家给院子取名“四君子院”。

四君子院

  百米以外还有个玉兰院。这个四合院的产权涉及8户人家,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村干部几次上门希望推掉以免伤到人,村民都不愿意。丛志强来了以后,村干部提议把它改造成一处景观。8户人家不仅全部赞成,葛伟军还主动拿出自家木材、自己设计了门楼。

  党员带头、身体力行地将艺术振兴乡村从小庭院向大社会的美丽转变成果直观地呈现给村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前是‘干部干、村民看’”,干好干坏还要说一说。现在村里做什么事,全村上下一条心,凝聚力强了。”宁海县大佳何镇党委书记李文斌说。


  收获意外惊喜

  艺术进村后,改变的不只是村容,还改变了村民的心。不久前, “仙绒美术馆”的负责人叶仙绒拉着李文斌,支支吾吾欲言又止。趁人不注意,叶仙绒把李文斌拉到一个角落,询问自己入党的事。李文斌很是开心,“太难得了,村民变了,有信念了。”

  今年66岁的叶仙绒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去年村里开始“艺术化”改造后,她鼓起勇气把丛志强请到家里“考察”。丛志强发现她家保留着很多老物件,承载着他们的家庭记忆和文化;她的儿女、孙子、外甥的书法都写得非常好。于是提议:“你家可以建个美术馆,你看如何?”  

  第二天,在村里党员志愿者的帮助下,两口子开始清理房间,洗刷老旧物件、整理书法、美术作品……很快,这里建起了葛家村第一座美术馆。从开张到现在,仙绒美术馆已经来了上万人参观。

  在亲眼见证村庄发展,感受到党支部强有力的凝聚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后,没上过学的叶仙绒用生涩稚嫩的字迹写下入党申请书。现如今,叶仙绒已吸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且平日在家稍有空闲,她就催着她的丈夫给她读一读学习资料,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

叶仙绒和仙绒美术馆

  她还主动和之前有矛盾的邻居提出和解,把双方争议多年的那块宅基地让出来,把两家间的高墙拆除垒了一堵1米多高的景观墙,还把隔壁两户庭院合二为一进行了美化打造成一块公共区域“和美苑”,化解了一起沉积多年的邻里土地纠纷。  

  “如今走在村里,不仅随处能景致。”李文斌笑着说:“更重要是,转角能遇见爱。”




责任编辑: 汤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