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过硬”干部队伍 推进凝聚红色力量

党建引领 花满婺城

2019年07月10日 16:39:41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通讯员 胡敏霞 应键

   今年以来,金华市婺城区聚焦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建设“政治强、组织强、干部强、作风强、纪律强”的“五强”基层党组织,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四过硬”干部队伍。通过压实党建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创新载体手段,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实现服务全区中心工作大局的有为有效,为婺城“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战略推进凝聚红色力量。

党建增强新村图强动力

    进入夏季,花卉苗木生意也随之进入淡季。可在罗店镇西吴联村的花卉苗木展示中心里,依旧可以看见来来往往的客商,在各花圃里挑选花卉品种、包装、装车……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现在虽然是花卉苗木的淡季,但在我们苗木市场,每天还是会有很多客商前来购买花卉,有时候忙都忙不过来。”说这话的是花卉苗木展示中心里的经营户杨海森,他告诉笔者,从该花卉苗木市场成立以来,自己就一直都在这里经营花圃,“这两年,花卉市场秩序越来越规范,发展得越来越好,因此也吸引了来自上海、江西、江苏等省份以及浙江其他县市的客商前来购买花卉苗木。对于我们经营户来说,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看着眼前的这番景象,西吴联村村支书吴根升感慨地说:“如今看来,并村后走‘党建+产业发展’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去年12月,罗店镇进行行政村规模调整,原先的西吴村和周边罗大门、双林、大舍塘、三甲山4个村合并,成立西吴联村,人数从1600增加到2800人。这么大规模的一个村要怎么来发展?吴根升思考了很久,他说,还是得依靠“党建+产业发展”来发展西吴联村。

新村合并以后,村党支部第一时间细化支部班子成员具体职责分工,对合并后的新村范围内的土地、水源等要素进行排摸,指定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勾勒出以花卉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的蓝图。

    与此同时,西吴联村更是把党支部设在了西吴花卉展销中心,把“党建引领搭建平台、花卉产业登台唱戏”作为新村发展的总思路,以产业发展、全域旅游、消薄增收、村民致富、资源整合为主要内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全域化高质量发展。党支部还在市场里建立西吴联村党建市场网格化管理示意图和党员联系商户表,充分发挥商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开展商户环境卫生、占道经营、公共秩序等方面的自我督促。

    走进市场内,可以看到在党员经营户的商铺前树立着一块“共产党员经营户”的牌子,上面写着党员身份、经营地址、经营品种以及经营承诺。郭宏是一名党员也是中心的一名经营户,他说,党员亮身份让自己做起生意来更有底气,党员经营户已成为其他经营户和消费者心目中公认的 “信用品牌”,成为带动整个市场发展的“领头雁”,从而营造出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市场里,处处能够感受到红色党建的引领力量。市场的党群服务站,也是市场平时的民情民访代办点。“每月,我们在这里开展市场党员的党日活动;每周,我们在市场里进行安全和经营情况检查;每天,我们的党员都要走访联系商户了解情况,收集建议。通过党员管理市场,让我们的决策能落实到每名商户。”吴根升介绍道,“另外,我们党支部还积极与其他单位的支部开展结对共建,与金华银行、供电局等党支部共同开展‘党建+三农服务’活动,从而实现市场发展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凝聚起市场发展的强大合力。”

    “其实这么多年,西吴花卉市场之所以能够壮大起来,靠的就是党员干部的力量。”吴根升深情地说道。

2008年,西吴村启动花卉苗木展示中心建设。“当时,村集体经济1万块钱都不到。”没有钱怎么干?只有村干部和党员上!全体村干部和党员充分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5年间共平整清理土地10万立方米。2012年,花卉苗木展示中心终于有了雏形。

    而后,通过村干部以及党员招商引资、引进种植大户等方式,花卉苗木展示展销中心一期终于营业;2014年,二期营业。如今,这个占地170余亩的花卉苗木展示展销中心可容纳200余户花卉种植专业户进驻经营,日出种苗可达2万株以上,年产值超亿元,为村集体带来百万元的年收入。花卉市场繁荣稳定的同时,带动了物流、旅游、食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周边竹马、新狮、乾西、赤松四乡镇花木产业的繁荣,推动婺城区花卉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进程。

    “目前,投资500万元、总面积2700平方米的花卉市场综合大楼已经开工,这里将打造集批发、零售、储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产业链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有80多万元收入。”吴根升表示,行政村规模调整有利于整合资源,抱团壮大产业,西吴联村将抓住婺城区提出的“花满婺城”建设以及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全域旅游发展历史契机,共同创建2A旅游景点,打造一批接地气的乡村项目,带领更多村民一起致富。

党建凝聚消薄攻坚合力

    “经过修整,现在村里通往镇里的路好了!”走进蒋堂镇前源村平水殿自然村,听到村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村前那条通镇之路的变化,村民们告诉记者,原先村里通往镇上的这条路窄得只能通过一辆车,一到下雨天就坑坑洼洼没办法走路。“修路修路,我们不知道喊了多少年!”

    “其实,我们也是早就想动工来改善村里道路的状况,但是一直都苦于村里没有经济收入,寸步难行!”前源村村支书郑根洪一语说中要害。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就没办法开展工作,导致村里各项建设都比不上其他村。“没钱难办事,村庄多年难发展。”两个“难”字,道出了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结,也正因为如此,原平水殿村“薄弱村”摘帽一直是村民翘首以盼的事情。

2019年初,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平水殿、寺前、莘移、大源头四个村进行了合并,新成立了“前源村”。新村合并后的前源村该如何发展,如何来摘掉“薄弱村”这顶帽子?这是蒋堂镇党委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2019年,婺城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要实现新的翻番目标:全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要达到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要达到80%以上。”面对区委区政府新的任务要求,今年,蒋堂镇认真对标区委区政府关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具体部署,以党建助推消薄为抓手,突出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消薄”工作中的主心骨、主力军、主引擎作用,坚持一村一策,精准发力,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去年,在区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蒋堂镇成立了金华市婺城区蒋堂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国有独资金华市兴源城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和8个镇属集体经济薄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设立,公司依托政府和集体的品牌效益,通过对闲置资产、低效资源的聚焦整合经营获得利润。

    公司成立伊始,作为前源村村支书的郑根洪就担任起该公司的总经理,扛起了蒋堂镇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消薄”重担。为了能够让这个“消薄公司”尽快运行起来,“领头人”郑根洪自掏腰包赶赴深圳购置挖掘机,而后又跑东跑西联系业务,听说哪里有项目可以做,他就赶去洽谈,从早到晚,他都在外面跑。有人说他傻,这个公司又不是自己的,干嘛这么拼命。他却说,作为党员,我想为村集体做点贡献,带着村民一起奔向致富路。

    2018年,在郑根洪的带领下,“消薄公司”靠主要经营挖掘机租赁及物业经济等,累计经营性收入达49万元。“现在我们在金华监狱争取到了一项清表业务,这个业务完成以后,预计可以为公司增加60余万元的收入!”一个个项目的完成,一笔笔收入的进账,让郑根洪看到了希望与动力,得益于‘消薄公司’的运营,平水殿自然村里的通镇之路也进行了重新修建,村民们盼了多年的破旧路终于得到了改善,这让村民们纷纷拍手叫好。”

    消薄公司的成立运营,让蒋堂镇党委政府以及蒋堂人尝到了甜头。“消薄工作要不断强化资源整合,让要素在‘消薄’一线聚起来。”关于消薄之路该如何走,蒋堂镇党委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此,蒋堂镇通过扩大物业经济规模,打造富硒品牌等途径来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1240亩土地的整村流转,计划通过培育龙头公司注资合作社打造‘富硒’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实现富硒水稻的连片生产,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文化创意、养生旅游等多层次产业,不断延长和增粗蒋堂‘富硒’产业链,进一步壮大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打响‘蒋堂富硒’区域品牌,切实打开美丽生态想美丽经济的转化通道。”对于未来的发展之路,蒋堂镇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相信在党建的引领下,蒋堂镇必定能够出色地完成消薄工作。”

党建提升乡村治理魅力

    “老李,最近家里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黄梅时节家家雨,眼下正是梅雨季节,作为竹马馆村的村支书,李庆丰会经常去村民家中了解情况,询问村民在居住、出行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每走到一户村民家门口,李庆丰都会拿出手机对着该村民家门上的一张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就会知道该村民的姓名、所属行政村、具体地址、联系党员等信息,“‘红色扫码’制对于我们村干部来说真的太方便了!”李庆丰笑着说,“去年,我们村进行了行政村规划调整,由4个村合并成一个村,有农户880户2418人,人数增多了,管理起来难度自然也就大了。而通过‘红色扫码’可以让我们对每一户村民家中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可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竹马乡位于婺城区西北部,是著名的“中国茶花之乡”。近年来,竹马乡经济发展较快,许多村民靠着种植茶花、苗木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发展进程中,竹马乡也遇到了一些困惑:行政村规模小、布点散等特征较为明显,基础设施滞后、集体经济不平衡、公共服务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迫在眉睫。去年12月,竹马乡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调整后,东宅村、西宅村、汪山头村、邵湖头村四村合并为竹马馆村。

    这两天,走进竹马馆村的党建综合体,可以看到村民们正悠闲地在里面或阅读或运动……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真好,不仅可以开展娱乐活动,还可以享受到医疗服务……”家住竹马馆村的张大妈说,“自从这个党建综合体建成以来,我天天都会来这里跳跳舞或者和老朋友聊聊天,日子过得可滋润了!”  

    新村融合后,村班子统筹使用党建、教育等场所、活动设施,打造出竹马馆村“青梅竹马、幸福驿家”党建综合体,内设便民服务、群团服务、多功能厅等多处红色阵地。“我们希望以党建综合体为载体,探索实践‘综合服务站、提升加油站、民意响应站、矛盾化解站、党群交流站’五站为一体的幸福‘驿’家,当好百姓的服务员。”李庆丰说道。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漫步在竹马馆村,一幢幢别墅式农家新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化美化,道路宽敞洁净……目之所及,格外养眼,一幅乡村和美图呈现在人们眼前。生活在竹马馆村的村民都说,这两年,村子变得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幸福了!而这变化的背后,是竹马馆村探索党员全面参与乡村治理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竹马馆村积极开展村自治实践,通过搭建“村民议事厅”平台,建立完善党建联席会、民主监督制,规范农村议事程序,引导党员、村民积极参与新村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该村还坚持组织融入红色网格,在原先的基础上优化网格设置,将全村划分为43个红色网格,以支部书记任网格长、联村干部任网格指导、党员任网格员,每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农户。

    李庆丰介绍,目前,全村880户全部实现“一户一码”,党员以“红动婺城”党建平台为载体,以“红色网格”为单位,走村入户,帮助村民解决小事身边事,让群众能切实感受到“组织在身边,有事找党员”,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着力构建“党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朵朵盛开的茶花诉说着竹马馆村的蝶变,今年以来,竹马馆村坚持把支部建在农旅产业链上,推行“支部+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优美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驿站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独特的茶花农业融合在一起,让绿色经济成为农民创业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党建激发城乡发展活力

    这两天,家住莘畈乡的苏桂女显得格外忙碌,除了平日里上班外,她还多了另外一份兼职:做灰汁糕。“有了‘莘e家’这个平台以后,现在每天预定灰汁糕的人都很多,有时候真的来不及做。”莘畈乡组织委员盛建兵告诉笔者。

    今年4月份在莘畈乡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市级首家乡镇级“三服务”平台“莘e家”红盟应运而生。

    原来,因为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莘畈乡的村民们都喜欢在自家的菜地里种点蔬菜,方便采摘食用。但是一到丰收的季节,虽说种的面积不多,但也会遇到吃不完的现象。没有精力去卖,又不想浪费,这让农户们都犯了难。

    其实,在莘畈乡,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莘畈乡干部邢俊辉介绍,仅仅是在他联系的祝村,每到农产品的丰收季节,基本上每一户都会有大量农产品消耗不掉,前期走访中他发现,村民销售农产品意愿十分强烈。“当时我们就想,乡政府能不能搭建一个平台,把乡里的农特产品销售出去,为大家增收致富。”“莘e家”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据了解,“莘e家”红盟在试运行的四个多月里,帮助莘畈乡农户销售了冬笋、米酒、青菜等价值几十万元的农副产品,得到了村民和企业双方的认可。

    而“莘e家”之所以能够运行起来,这离不开红色力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据了解,为尽快帮助农户寻找农产品的销路,前期,莘畈乡专门进行了研究讨论,组织各联村干部再一次进行了全面摸底,对乡里的农户和农产品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同时通过乡贤会、各类信息平台等多方渠道联系有意向的饭店、企业洽谈合作事宜。从采集意见到落地生根,乡里为农户和企业搭建了一个集采收、运输、售卖为一体的重要平台,设立了农产品展示销售点。

    为把该销售平台推广出去,党员干部更是把零售摊位摆进了各单位食堂,在运输上,莘畈乡的党员干部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立“莘e家”红盟志愿车队,利用上下班时间把农户蔬果送到企 业。现如今,该平台已经成功签约了十余家单位企业,并与6家知名乡贤企业达成初步共识,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采购农产品,帮助农户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如此莘畈乡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企业也能方便地购买到需要的地道产品了。

    “莘e家”红盟的成立,只是为农户搭建销售平台的第一步。莘畈乡乡长杨素娟表示,目前,他们已着手成立公司化运营,让农户都加入进来,同时要注册商标、规范生产、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等等,做有品质的农副产品,继续做大做强“莘e家”红盟这块品牌,在促进百姓增收的同时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

    前不久,商圈联合党委推出的“惠农直通车”与莘畈乡“莘e家”红盟互换了牌子,深化战略合作,从农产、人才、资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结对、交流、合作,推动城乡之间的互助共赢。

    其实,“莘e家”红盟只是婺城基层党建联盟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婺城区把基层党建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力,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先后成立了街道大党委、西市街商圈联合党委、时代楼宇党建联盟等基层党建共同体,把各基层党组织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共同为婺城的社会、经济注入发展新动能。

责任编辑: 汤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