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香华:电商发展路上的“领头雁”
吴香华:电商发展路上的“领头雁”
2018年12月29日 10:36:47 来源: 作者: 徐泽标
【人物名片】吴香华,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泉村党委书记,1974年9月出生,2006年10月入党,获得衢州市最美普法人、江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劳动模范、市十佳优秀治调员、市基层党建先进个人等;所在村获浙江省民主法治村、省卫生村、省绿化示范村,衢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市生态村等荣誉。
清泉村属江山市级下山搬迁村,从当初的“无集体经济、无集体资产、无土地资源”的“三无村”转变成为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精品村。背后少不了吴香华的贡献和付出。他自2011年担任村党委书记以来,始终以“勤政为民,实干兴村”为标准,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桂树“种”出了“大家庭”
讲起清泉村的故事,可谓精彩不断。这个年轻的村庄,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太美。别墅式的楼房,花园式的庭院,公园般的村道,苗圃样的绿化,都可以说处处皆风景。随时踏上这块土地,都能感受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而这如诗如画村庄的背后,有个最好的“领头雁”吴香华。说起他村民有个形象的说法,说他任职前三年是个“泥瓦工”,后来成为“规划员”。自上任以来,吴香华便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庄建设,按照低碳生态理念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全力打造下山搬迁精品村。
吴香华始终与村两委干部一起通过对接部门,争取资金,烧旺了“几把火”,改善了村庄环境,提升了幸福指数。投资1000多万元硬化全村所有大小村道,投资300多万元做好绿化彩化,使全村绿化率达56%以上,投资400多万元建设安装排水排污管道,建成污水处理池,微动力污水处理泵站,配备垃圾箱等,还不定期义务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那一把把火“点燃”了村民凝心聚力地共建美丽家园的激情和信心。
村庄虽然很美丽,可2010年受命担任村支书的吴香华,感到“压力山大”。吴香华坦言,清泉村2007年9月设立村民委员会,2008年5月建立村党支部,现已累计安置居民1035户共4211人,涉及13个乡镇和78个行政村。当时是个典型的“无集体经济、无集体资产、无土地资源”“三无村”。同时,来自山区四面八方的村民,互相不熟悉,互相不了解,又受地方风俗影响,互相间妒忌;不顾邻里关系寸土不让,违章建房现象攀升等矛盾纠纷较多,管理难度大。
这时,吴香华拿出治村“法宝”, 发起了创建“和”文化活动,来自78个村的泥土共栽一棵桂花树,寓意“和为贵”,并大力倡导和文化,消除彼此间的“疙瘩”。引导村民们走向一条手牵手、肩并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文化强势发展之路。
以“和”为本,村两委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全村村民参与的文艺晚会和村民运动会,建立老年人生活补助和慰问制度,建立资金互助社,强化“信用村”建设。如今,实现了无矛盾纠纷上交、无违法违纪案件、无突发灾害发生,争发展,学先进氛围浓厚。
电商“创”出了“淘宝村”
一走进亿网国际电商有限公司,便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各种汽车雨刮器、饰品、灯具等有序摆满货架。10多名“电手们”马不停蹄地包装、打包、清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看着顺风顺水的电商生意,清泉村电商王京伟打趣地说,王京伟就是被吴香华连哄带骗“抢”到清泉村首个做国际外贸电商。
建村初期,如何发展壮大村经济难倒了村干部。吴香华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带领村两委破釜沉舟,于2014年背负300多万元债务,建起了5层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楼,利用江山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机会,勤调研,跑部门、访电商、查资料,一个建设淘宝综合楼吸引成熟电商承租、带动村民做电商的设想,逐步清晰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吴香华不懈努力,2015年3月,“清泉淘宝大楼”在清泉村46省道旁落成开业,吸引了11家电子商务公司入驻发展,引入汇通、圆通、申通、中通、顺丰等9家快递公司。邀请专业人士培训指导,对接周边盛产茶叶、猕猴桃、山茶油等农特产品和电子、木门、注塑等工业产品资源优势,开展多渠道多方位市场推介,引进电信、金融、邮政、快递等服务机构,打通了农特产品和电子商务之间、农民群众和广阔市场之间的通道,开启了独有的“农商通”新模式,带领300多户走向农村电商致富路。
村民王京伟在国际商贸城——义乌做外贸生意10多年,做外贸电子商务3年,积累了做外贸丰富经验。吴香华获悉后,多次登门邀请王京伟回乡发展电子商务,王京伟经考察后回村发展了。当时,王京华看着空空的房子,硬件跟不上,快递成问题,真有点上当受骗感觉。在吴香华和其他干部帮助下,王京华迎难而上,硬是打开了电商一扇窗。目前已把汽车小配件、雨刮器、挂件、贴件等产品销往国外。“公司将把本地工业产品、农副产品销往国外,把土特产变成外汇,好好挣‘洋钱’。”提起下一步发展王京伟信心满满。
如今,清泉村电商贸易额突破1亿余元,被衢州市命名为“淘宝专业村”。
电商“触”出了致富花
万事开头难。说起电商的招商,吴香华用一个“难”字来形容。村民黄石华当时在江山市区经营电脑配件,同时经营着一家淘宝店,销售土特产。一个信息就像一条救命稻草。吴香华立即带领村两委干部直奔黄石华网店,向黄石华介绍了清泉淘宝大楼的互联网配置、村里的物流快递配套以及用工成本等信息。尽管黄石华有点心动,可他以没有货车搬店为借口婉拒了。没想到吴香华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叫好车辆和人员,自己带头动手,化了半天时间,就把黄石华在市区的店全都搬进了大楼。
尽管招商很难,几个月只招到三家电商。可吴香华一直坚持着对入驻电商的考量标准。打破捡到篮子都是菜的观念,要引进续航能力强,产业链长的好电商。
2015年,有家规模大,档次不错的电商,有意向入驻发展。可是吴香华上门考察后却婉拒,当时,一同参加考察的部分村干部不理解,认为好不容易捕捉到一条大鱼却主动放弃,骂吴香华太傻。原来,这家电商企业虽然规模大,但除去一年15万元房租收入外,村民几乎得不到其他好处。
“村里发展电商,就是要带动村民创业就业从而一起致富的。”在吴香华看来:即使企业规模再大,不能为村民带来好处,也不行。所以现在清泉村几十家电商,要么是销售农产品的,要么是在村民搬出地建立生产基地的,因为这些企业理所当然地会在村民中招收员工,或从事电商相关行业。
电商王京美经营跨境电商业务,既销售各种价廉物美的实用商品,也销售周边农户和自家生产的农产品,而原料都来自她老家双溪口村的2000多亩山茶油基地。十几年前,王京美从交通不便的山区搬迁出来,落户清泉村,开始从事电商业务。
“搬迁到这里创业,当地政府为我们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力度很大。”在异地搬迁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王京美的跨境电商业务发展迅速,年销售额已达1000多万元,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更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就业问题。如今的清泉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农家乐等有关产业蓬勃发展,村民收入由2008年的2940元提高到去年的20185元。吴香华介绍,通过省里扶贫专项资金支持,村里建立了资金互助社、来料加工基地,以及农村电商创业园,帮助村民实现了足不出户便能增收致富的梦想。
- 2018-12-28 江山峡口镇:探索“三众”模式加强基层治理
- 2018-12-28 柯城:平凡的“老雷”,不平凡的红色先锋
- 2018-12-28 江山市首个“村集体所有”冷库建成!
- 2018-12-28 柯城姜家山乡:领头雁年轻有干劲
- 2018-12-28 柯城姜家山乡:构建“党建+基层治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