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丝带的情素

2018年12月29日 10:36:54 来源: 作者: 戴艳

  有人说,精神疾病患者是一群生活在精神黑夜中的人:阴沉、诡异、狂躁;也有人说精神科是一个“异度空间”, 联想到的是一层又一层的铁窗,一堵又一堵的厚墙。在社会中那个地方是所有人想回避的地方,在同行里那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学科领域,在家庭里那是一个不值得家人炫耀的职业,在同学中那是大家开玩笑的话题,总是换来一片嘲讽的笑声。面对世俗的偏见,社会的歧视,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下有一名党员医生却深深的爱上了这份职业,一干就是二十余年,他就是党员医生姜松国。

  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医疗工作中,他始终严格按照科学理论为依据,富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敬业爱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实践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酿造着医患间的纯洁真情,诠释着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及优秀共产党人的奉献之歌,带领精神科全体医务人员,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真诚关爱病人、尽量缩短疗程、降低治疗成本、争取最好疗效”一直是他追求的行医理念。二十多年来,他始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坚决拒绝红包、回扣、吃请、游玩等医疗不良行为。精神病人往往是社会比较贫穷的对象,甚至需要社会救助才能生活。作为医生,他常和病人家属一起商量,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认真制定诊疗计划,使病人付出最小代价而收到最大治疗效果,避免为方便自己治疗而盲目使用昂贵药物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作为党员他始终保证让自己做到清廉洁身、不贪私利,一直以来都能严格自律,工作有条理,真心关爱同事和病人。曾有一外地住院病人,家属因来院探视不方便,只能常用电话与他联系,为了表示谢意,家属在他手机上冲了话费,他得知后把冲话费的钱如数交还到患者的住院费中。

  为了特殊性的群体,面对失去理智、不能产生情感共鸣、甚至不能配合诊疗工作的患者,他的诊疗“发宝”,就是那颗“理解、热忱、关爱”的心!他时常忍受着心酸、委屈,不失时机地一日数次去查房、去接触,做到眼勤、嘴勤、腿勤、手勤,多深入接触,多了解病情,增加各项诊疗工作的准确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他始终告诫自己:“精神病患者的病史是血和泪写的,他们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更需要我们专业人员去关心、同情和帮助”,这是他对自己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对待病人的病态行为,自己切忌嘲弄取笑,更不辱骂、虐待,即使自身受到病理性攻击伤害,也克制忍让,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避免不良言行给病人造成恶性刺激”,这就是他的工作态度。在诊疗工作中,被病人的病理性攻击是常有的事,但对这些患者的治疗,他还是那么地耐心细致。

  防病治病是他的职责,让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区同常人一样参与劳动、生活更是他的愿望。早在2000年他就开始学习了解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服务管理技术,在人员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于2007年就配合卫生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开展精神病人的社区管理。为掌握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情况,他不顾炎日风雨,早出晚归,走遍整个江山乡村,入户深入接触病人,首次完成了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调查统计,并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多次得到省精神卫生工作办公室领导的好评。

  对他来说,工作已经没有休息日的概念,整年下来,他的休息日是屈指可数,他的心中装的只有病人,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病人身上和工作上,他的敬业爱岗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树立和维护了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他说,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病人,目前只有愧对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在自己父亲2次重病住院期间自己都没有时间去陪他一天。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经历了四院的风雨变迁,伴随着四院的一步步成长,医院由原来的十几张床位到现在的一百五十张床位,相对于医院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而医院的人员配备仍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他不仅要负责日常病人的收治,和病区主任的分管事项,还要兼职精神病防治工作。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断提高自我。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促进年轻的医疗队伍成长,工作之余经常组织业务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科室小讲座,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坚持创新,大胆探索,积极拓展,健全有效的学习制度,营造了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他说,自己的进步,就是同自己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各级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分不开。在他的带领下,精神科病区全体人员不断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务求实效,为医院的医疗质量和队伍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责任编辑: 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