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永红日日艳

2024年07月30日 11:10:33 来源: 浙江文化产业 作者: 嘉文轩

冉冉升起的朝阳,迸发出闪耀光芒,带着火红的希望,照亮了周围的村庄。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这里不仅有万千乡村共有的美丽风景,更有几千年先民生活的印记——白坟墩遗址的深厚底蕴。

漫步在乡村绿道掩映在竹林间,村舍外碧水环绕,令人心旷神怡,深入探访,方显永红花开的魅力。

图片

永红村航拍大景

近年来,永红村通过挖掘自然、文化、产业等优势资源,不断调和城与乡、乡与村的气息,激活景区村庄旅游业态,让乡村生活“在景区里”。

千年永红

山陵、土墩、林木,水草茂盛,适于远古人类生息。这里埋藏着几千年前先民们生活的印记。白坟墩遗址,位于永红村的中心位置,北临万仁浜,东、西、南临万南港,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其核心区土墩高10米左右,面积约60000平方米。

走进白坟墩遗址,漫漫岁月沉淀下的是悠久的意蕴和历史的厚重感。

图片

永红村白坟墩遗址公园

遗址堆积丰富,分上下两大文化层,下层堆积为马家浜文化晚期、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遗存,曾出土泥质红陶盆口沿、夹沙扁凿形鼎足等,文物种类繁多,制作精美。上层堆积属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曾出土细方格纹、回纹、米字纹等陶片。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

白坟墩遗址,犹如一束来自环太湖流域的文明光芒,存在期间极致的绚烂,映照出整个中华文明乃至世界东方远古文明的辉煌。

1996年,白坟墩的主墩被确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乡村,源于乡村。来自乡村社会千百年的发展和变迁,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优秀基因,是乡村社会的“根”与“魂”。

永红村借势发力,进一步挖掘白坟墩遗址所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以白坟墩遗址为依托建立白坟墩遗址公园。

深入永红

永红村,这个位于凤桥镇东北部的村庄,正恣意舒展着。整洁舒适的村庄面貌背后,是一场痛定思痛的抉择。

图片

永红村“荷塘月色”景点

环境改头换面。乘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东风,永红村踏上蜕变之旅。十多年前,永红村曾是一个养猪大村,环境脏乱差、臭味四散飘摇。自转型战役打响之后,拆猪棚、建设施、引业态,让村庄的一切焕了容颜。

白色的花朵、红色的风车、古朴的石桥、潺潺的流水,“全国AAA级景区村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等等,各种荣誉成为验证这场蜕变的最好注脚。

产业落地开花。永红村是传统农业村,成败只在转变意识的一瞬间。引入鲜切花种植特色产业,鼓励村民种植水蜜桃等经济作物,既让村庄告别了灰头土脸的形象,在增收的同时还为环境加分。

有了好的环境,“风景”变“产值”也就顺理成章起来,引入旅游项目,发展美丽经济,田间自然学校、餐饮中心等多个优质产业项目落地,优化了景区村庄的旅游业态。

共富悄然而至。近些年来,文旅产业井喷式发展,这股风潮也吹到了永红。空气里夹杂着野米饭的香气,耳边听到儿童们嬉戏玩闹的笑声,这是经常能在永红村节假日感受的气氛。

“人气”转化为“财气”,农创产品的小集市里也可见一斑,村民将自己生产制作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拿到小集市销售,农民实现增收,自我价值得到认证。一个曾经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收入从2007年的仅8万元,到如今常年性收入达到200万元。

图片

永红村共富农场

跨过时间的长河,永红村沐浴和谐新时代的春风,让这场人和自然的互动更为深入。

花开永红

夕阳斜下,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绿水环绕,碧波荡漾,民宿亮起灯光,迎接在此沉浸式体验“永红花开”的旅人。

研学+联动,盘活“全域资源”。紧抓美丽乡村精品线,围绕“研学+乡村旅游”的发展核心,以“串点成线”的形式盘活旅游资源,形成以田间自然学校、神润斋、中小学全龄研学基地等为代表的研学点,打造神润斋花园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图片

永红村田间自然学校研学基地

推出“共富农场”新模式,让城市孩子化身“农场主”,并与神润斋等10余家单位有效联动,推出共富乡村旅游大礼包,共同举办旅游活动,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其中研学6万余人次,实现“一块地”联动“多主体”的共富新路径。

工坊+教学,激活“共富引擎”。借助白坟墩遗址带来的陶土文化,挖掘了本村村民傅元龙的制陶手艺,打造陶艺名师工作室。傅元龙是传统黑陶罐、崧泽时期仿古陶罐制作爱好者,制作的宽把壶、双耳罐、玉琮等作品栩栩如生。

匠心工坊馆内的民俗体验手作教学课程和传统民俗文创集市,让游客体验永红未来乡村景观之美的同时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匠心之美。无论是工坊内大师制作的工艺品还是游客 DIY 的作品,都能够成为一份值得珍藏的纪念。里面还设有其它文创工艺品、观景平台、阳光小座等功能区,是一个集娱乐、观赏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休憩点。

鲜花+民宿,添彩“农旅底色”。引入鲜切花种植特色产业,打响“花开永红”的产业品牌。神润斋园艺重新注册扩资,上演了“一朵花开”的“供给侧”改革,从单一的花卉种植,辐射发散为多样性种植,形成以鲜切花和盆栽植物生产为支柱,以庭园景观设计、花艺活动等为延伸的产业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图片

永红村鲜花产业

运营前置,充分融合村内产业,以“微改造、精提升”推动稻田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连线成面”式开发南水弄民宿群,引入“画里画外·乡村艺术空间”,创新乡奢文化餐饮概念。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永红村仿佛推开一扇来回穿梭的窗户。漫步永红村,景明、人和、史通,各美其美的元素在这里实现了美美与共的统一和融合。寻一日得闲,来这里驻足,感受永红花开。

(图源: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

责任编辑: 张嘉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