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慢时光,安放热爱与理想

2024年06月06日 16:33:36 来源: 浙江文化产业 作者: 之文轩

这是一个恬静、安然、自足的田园村落,有着纯朴温暖的民风,远离喧嚣,宁静古朴。在这里,你可以在“十亩时光·共享营社”露营;可以在“共富市集”感受人间浓郁的烟火气息;可以倚在农房的3D互动墙上随便找一处拍好看的照片;也可以在“沙漠的染坊”学习民间扎染工艺方法,制作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这里便是金华市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贫穷村,到共同富裕的带头村,我们不禁要思考的是,李祖村精彩蝶变的秘诀何在?

图片

李祖村美丽的向日葵花园 图源:浙江新闻 王松能 摄

“水牛角村”精彩蝶变      

沿着素色的石板路漫步李祖村,会寻得几处游客在打卡。房前屋后,上百个磨盘砌成的花坛,树荫下碾子搭起的茶座,路边雕花青砖的围墙……一组组小品景观让人颇为惊喜。

雨后的李祖村,空气清新,花草树木都被雨水冲洗得鲜嫩而亮泽。村中是一条条铺满鹅卵石的小路,踩着被雨水冲洗过的石板道路,望着老巷子,会让人不由得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仿佛遇见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再往前走,忽而又像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远离喧嚣的静谧之地也会让人的内心变得平静而柔软,不觉陶醉在其中。这里没有拥挤的人潮,也没有繁华的商店,有的是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充满幸福的味道。

“村子不大,也不是很特别,但就是舒服。”在李祖村创业的浙江乡遇文旅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金靖说,这些年,她走过很多乡村,但是李祖村给她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她选择留下来创业的原因。整个村庄都很干净,路面也很平坦,很适合创作和慢生活。

然而,李祖村曾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被当地人称作“水牛角村”。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推动实施“千万工程”。也正是从那时起,李祖村下决心开展路面硬化、路灯亮化等“小五化”工程。

在李祖村的村口,有一个小水塘,村里老人回忆,过去村民们经常去塘里洗拖把、刷马桶,不仅不卫生,还存在安全隐患。村里的路,也是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道路狭窄、污水处理不规范、生活垃圾难以处理等问题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就这样,村两委决定先从整改村容村貌开始。从村口的小水塘入手,把小水塘改成生态洗衣房。根据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豪龙的回忆,在这处整改一开始,并不是所有村民都支持,因为很多村民习惯了原来的生活方式,觉得有池塘更好。

经过党员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村口小水塘变成了更方便的生态洗衣房。村民们渐渐发现,不仅村里环境变好了,生活也更方便了。

小水塘整改成功,村两委又着手开始李祖村的危旧房改造。危旧房拆除后腾出来的空间,让李祖村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李祖村的‘千万工程’从整治环境入手,与‘八八战略’中的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是一脉相承的。”方豪龙说,正是环境的改变,才让李祖村一步步成为如今的全国文明村。

如今的李祖村白墙瓦黛,淡墨轻岚,古朴雅致,美不胜收。通过“千万工程”的实施,李祖村改善村容村貌、挖掘乡村特色,打造了一批旅游观光项目,以文旅融合促进共同富裕,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图片

李祖村航拍 图源:央视新闻

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李祖慢时光,安放热爱与理想。”走进李祖村,一面LOGO墙道出村民们的生活态度,也向来客们展示着村里的地标和特色文旅项目。

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李祖村的村民们让荒地变成美丽花园,泥坑变为康庄大道。

现在,这个常住人口700多人的小村庄集聚了众多文旅创业项目,包括众创空间、露营基地、生态花园农场、文创咖啡馆、扎染手工艺品店等等,一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李祖村正是通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在乡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乡村优秀文化传承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共富市集”助力共同富裕。在李祖村,共富市集格外亮眼,一个个“袖珍店铺”在广场中央一字排开:挂上氛围灯,配上帆布招牌,各种特色小吃、文创手作应有尽有。

年轻人通过线上线下“齐吆喝”的方式向大家推介李祖村,帮助其拓宽营销渠道,让特色农产品走出村庄。

专区内,一件件品质优良、绿色健康的农特产品整齐摆放,“李祖新农人”直播活动也在同步上演,主播在镜头前介绍着李祖村的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等,诉说着满满的“奔富故事”。

“创客作坊”共建美好乡村。创客作坊也是李祖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通过提供场所和资源支持,激励农创客们进行创新和创业。90后姑娘楼沙漠霜就创立了自己的染坊——“沙漠的染坊”,利用普通的布料,加上山间草本原料,注入扎染工艺的文化创意,赋予布料独特的内涵,让每一件染出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四方天井,原生态环境。楼沙漠霜当时一眼就看中了这座老宅。这是她选择在李祖村创业的理由。像她这样的创客在李祖村有上百名,大家抱团发展创客经济,让古老的村落焕发着青春活力。

“互动式墙绘”吸粉打卡。“互动打卡墙绘”是李祖村的文旅亮点。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墙画让人眼前一亮,为老街旧巷注入了艺术气息。

如今,李祖村到处可以看到立体式3D墙绘,通过创意涂鸦、创意设计,招募“新村民”,再通过新村民创业带动本村村民创业。光靠“环境美”,无法长期吸引游客。李祖村需要更多种多样的业态入驻,从而实现文化“浸”村,吸引更多游客。

图片

3D墙绘

文化品牌“有礼的祖儿”。“有礼的祖儿”是李祖村成功打造的文化IP,通过创意设计和文化活动,为乡村带来了品牌价值。不仅吸引了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也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亮点。

不仅如此,为服务、助力新老村民融合,让潜在“云创客”加入李祖村创客联盟,李祖村还开发了“有礼的祖儿”创客小程序应用,打破村域界限,吸引更多“云村民”共同参与李祖未来乡村建设。


图片

李祖村文化IP“有礼的祖儿” 图源:义乌新闻


青年创业蔚然成风    

从义乌火车站出发到李祖村十几分钟车程。曾经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如今宜居、宜业、宜游,也是乡村创业的乐园。

硬件是基础,关键是人才。过去,李祖村环境脏乱差,外面的人不愿来,村里的人留不住,年轻人大多选择进城务工或是创业,只剩下日渐老去的村民空守着不断衰朽的村庄。

李祖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整修老旧厂房、闲置农房,同时引入专业团队,建设众创空间,将李祖村打造成“创客村”,借此吸引“新村民”。

绿水青山间,创客燕归来。以“创客村”作为发展定位的李祖村,近年来吸引了一大批“农创客”来此逐梦。看着村里的变化,很多在外工作、生活的村民,也选择放弃在城市的工作,回到村里一边享受家乡的发展,一边建设更美的家乡。不少创业者觉得,村里的生活不仅不比城市差,而且业态发展越来越丰富。

如今,在李祖村的200多名农创客里,有逐梦乡村的“清华创客”,有归乡创业的“农小青”,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在这里,原乡人、返乡人、新农人通过创客空间、乡村研学、非遗项目等多业态布局,不断吸引国内外创客竞相入驻,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化创客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新动能。

扮靓“后花园”,逆袭“网红村”。李祖村与创业者的双向奔赴,展示了青年创业的另一种可能。在李祖村创业,并非只能开直播、做电商。从DIY工坊到甜品铺,从主营棉麻素衣的服装店到装修精致的文创咖啡馆,一家又一家天生自带网红气质的小店在李祖村次第生根。这些小店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成为“网红”,频频出现在抖音和小红书里,引来消费者竞相打卡。

乡村创业,不仅有生意和繁忙,也有诗和远方。眼下,不光是李祖村,在浙江的很多乡村,大学生农创客蔚然成风。这些年,乡村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愈加完善,再加上各类贴心服务,涌现出青年返乡创业潮。根据计划,到2025年,浙江将培育10万名农创客,届时将辐射带动农民超百万。

图片

李祖村的艺术染坊 图源:央视新闻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李祖村的殷殷嘱托,也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要求、强化了信心。

李祖村的蝶变是浙江“千万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写照。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其中,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滋养万物。

既有生活也有生意的李祖村,恰似一扇窗,折射出浙江万千乡村的“脱胎换骨”。在这里,有乡村振兴中的一抹亮色,更透出人民心中的一抹暖色。“千万工程”的精彩蝶变还远未结束,未来可期,它将继续托起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新篇章”。

责任编辑: 张嘉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