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渔村“弄潮”记

2024年05月28日 16:07:27 来源: 浙江文化产业 作者: 舟文轩

穿过小瀛洲牌楼,徐步踏过巷陌,抬头见得青砖黛瓦,低头是路边青石板间斑驳如枚枚古钱的暗绿色苔藓。路的两侧,一户户乡野小院的大门敞开,内里却是咖啡店、西餐厅、文创书店、非遗展示厅……

城市化的浪潮轰轰烈烈,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的黄杨尖村以其独有的方式在繁华都市的边缘留存下一片静谧温暖。

图片

黄杨尖村俯视图

渔村文化深

黄杨尖村面朝浩渺大海,背倚苍翠青山,距离舟山市区仅20公里之遥,却仿佛与世隔绝,独享着一份宁静与古朴。

岁月流转,时代更迭,曾经的渔业盛世已渐行渐远,而文化却如潮水般涌来,赋予了黄杨尖村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它已蜕变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漫步在村子里,宽阔的石板路延伸至每家的门前,农家小院整洁而雅致。白色的墙壁上,唐诗宋词、农耕故事和乡村俚语以彩绘的形式呈现,为这片古朴的村落增添了一抹灵动的文化色彩。

在村中心道路的尽头,一堵土石黑瓦墙矗立,上面整齐地悬挂着传统农耕农具、民国老家居和旧电器等物件。它们静静诉说着黄杨尖村民的百年往事,见证着古老渔村的变迁与发展。

图片

农耕文化展示墙

黄杨尖地狭人稠,资源匮乏,因此拜师学艺成为了民众的传统习惯。泥匠、木匠、蔑竹匠、石匠、船匠——这“五匠”技艺,随着小渔村的变迁发展而应运而生。他们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不朽的工艺传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时至今日,黄杨尖村依旧致力于培育新一代的乡村工匠。村里开设的“问石”和“听陶”两家文艺小店,成为了游客们感受“五匠”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百年前先人的智慧与匠心,收获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

匠心独运的技艺,历经时光磨砺,从昔日的“谋生之技”华丽蜕变为如今精益求精的文创产品,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亲身体验这份匠心独运的非凡魅力。

生活新样态

“小朋友们,将手里的墨水或颜料涂抹在鱼的表面,放在纸张上,轻轻按压哦……”在黄杨尖村路下徐文化礼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岛非遗——鱼拓艺术研学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除了鱼拓,渔民画、渔歌号子、剪纸、古法造纸、印花布印染等活动都走进过路下徐文化礼堂。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雨后山间云雾渐散,虫鸣蛙叫凉风吹,村里的空地草坪上,灯火闪烁,有抱着吉他的音乐人沐着月色哼唱起轻快的曲调。

“礼堂伙伴”送来的各类文化活动滋养着村民们的精神,舞台旁老人们摇着蒲扇,年轻人们随着乐声打拍轻和,孩子们嬉笑打闹,勾勒出一幅轻松惬意的夏夜乡野图。

黄杨尖村还计划投资数百万建设总面积600平方的村史馆+文化交流中心,让非遗与传统之“气”飘扬得更悠远、更浓郁。

图片

村里的草坪音乐节

顺应互联网的浪潮,黄杨尖村向广阔的山海奔赴而来。

一张茶席、几把座椅,一派休闲的农家时光……在这惬意的环境中,农户余叶忙着在“寻味展茅寻鲜记”小程序商城上架农特产品。

2013年,余叶敏锐地察觉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迅速加入电商行列。10年间,以余叶为代表的村民们把农特产品从线下搬到线上,从“库房”走向“云端”。

2022年6月黄杨尖正式成立乡创未来共富工坊,邀请舟山本地高校教师、电商达人、资深自媒体从业者进行理论及实操辅导,帮助更多“新农人”积累电商经验,集结30多位村民,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直播平台开展多类型直播活动,把田间地头的土特产搬进直播间。

图片

黄杨尖共富工坊直播间

目前,村里已累计直播场200余场次,带动50余名本地农户增收超万元,打造了普陀禅农、鸡毛信、展茅欣等区域公共品牌,农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40%。黄杨尖也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金3A级景区村庄、省级文明村等荣誉。

渔村弄潮时

已是四月万物生长的季节,春芽初绽、空气回暖,小渔村也逐渐热闹起来。“创业”、“网红”、“流量”等词成为黄杨尖村民们茶余饭后热切讨论的话题。

如何让黄杨尖的发展更具新意,村民们集思广益,提出了三个“新”字的发展思路,为村庄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

新兴业态。黄杨尖将周边闲置农房盘活,出租给年轻人、乡创客们。每一处店铺都由农家老房子改造而成,绿树掩映间,或古色古香、或曲径通幽,是店铺亦是景点。 

游客们可以去元一书房、无忧酒坊、禅农根雕等文创店酿酒品茶,做一份手工,邂逅一段故事;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至怪兽咖啡、禾屋、55公路咖啡打卡“出片”,享用饮品和西餐的美味。

图片

55路公路咖啡店

新兴市集。若恰逢节假活动日,黄杨尖村从牌楼至文化礼堂,一路熙熙攘攘,市集小铺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创礼品琳琅满目,农特产品丰富多样,特色小吃香气四溢,加工海鲜鲜美诱人,咖啡饮品醇香可口。数十个摊位各具特色,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黄杨尖村的路下市集巧妙地将“网红IP”与本土特色有机结合,焕发出全新的风貌,成功入选了全省首批重点文旅市集和精品乡村市集,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2023年,黄杨尖村共举办了17场路下市集,吸引了超过5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创造了超过2000万的经济效益,让“小”渔村实现了“大”富裕的梦想。

图片

路下文创市集

新兴活动。百年来,农耕、五匠等传统文化,如同村中潺潺的溪水,一直流淌在路下徐村民的血脉与心间。黄杨尖村巧妙地将这些“静态的记忆”转化为“动态的文创”,推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文创产品,如“五匠”周边、盲盒文创、安康篮球等,它们成为了村庄的新名片,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同时,邻里文化节、农民丰收节、五匠节等本土特色文化活动在黄杨尖村中绽放光彩,成为村民们传承文化、凝聚情感的重要载体,而咖啡文化节、网络文化节、摄影大赛、篮球村BA等创新IP活动也在黄杨尖村中异军突起,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

黄杨尖村中的手绘墙

黄杨尖村,一处承载了旧忆和乡愁,却不乏崭新与鲜活的“桃源人家”。

“万物兴歇皆自然”。文化与生态的完美融合让这座小岛乡村不断换发时代活力,以弄潮儿的姿态持续点亮村民们的振兴之梦。

责任编辑: 张嘉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