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把准选人用人的“三个角度”

2025年07月15日 15:15:35 来源: 宁波市奉化区委组织部 作者: 宋惠茂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政治过硬、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关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兴旺。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政治素质、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内容,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本图片由AI生成

  把政治素质作为“硬杠杠”,选出对党忠诚的好干部。政治上不清醒、不明白、不坚定,工作能力再强也不能任用。对选拔任用干部来讲,就要着力练就洞悉政治素质的“火眼金睛”,把干部队伍中那些装得正、藏得深的“墙头草”“骑墙派”“两面人”辨识出来,剔除出来,确保选任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政治素质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方式方法,才能提高考察的科学性和精准度。要聚焦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工作表现,近距离听其言、观其行,细致察看其政治能力和政治担当;也要坚持深层次考察、多维度倾听,通过干部专题调研、平时考核、列席民主生活会等途径,深入甄别考察对象的一贯表现。

  把工作实绩作为“基准线”,选出实干担当的好干部。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要选拔任用那些“实绩突出的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多少事”是评价一个干部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干部个人能力和价值的“试金石”。要突出实绩标准,以贡献的大小为标准选任人,优先选拔在大战大考中经过磨炼的干部,真正做到“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选任干部重实绩的关键是对干部的实绩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夸大也不缩小,通过构建“正面+负面”“显绩+潜绩”“共性+个性”的立体化评价体系,全面准确了解考察对象现实表现,精确掌握干部担当作为表现,避免凭感觉下结论。

  把群众满意作为“风向标”,选出人民认可的好干部。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选人用人一定要注重群众公认,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让群众的评判成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尺子”。在设置政绩考评体系指标时,要切实提高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内容的权重占比。同时,要把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民意调查、群众投票等途径获得更多民意,增加考评工作透明度、畅通群众评价干部渠道,不断扩大社会评价的覆盖面,使群众对考核评价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有效表达,确保提拔使用的干部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拥护。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