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 杭州拱墅区关爱基层党员干部心理状况
从心开始 杭州拱墅区关爱基层党员干部心理状况
2016年10月15日 09:17:12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近三成人有职业倦怠倾向
负面情绪需要宣泄
2015年初,拱墅区委组织部邀请浙江大学、杭州市委党校、杭州市人才服务局的专家,专门组成调研组,历时半年多,通过对该区10个街道、部分区直部门等1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访谈,并通过6套心理关怀测评问卷,对1000余名干部进行测评。
最终出炉的调查报告表明,拱墅区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一些情况需引起重视:有13.43%的党员干部感到闷闷不乐,对生活提不起兴趣;13.25%的党员干部经常感到烦躁,对一些指向未来或不确定的事件感到过度不安和担心。此外,在抽样调查中,拱墅区机关、街道、社区等各层面的干部,有21.07%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表现,另有332人存在职业倦怠倾向,占抽样人数的30.18%。
让占德华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在访谈环节,各位基层干部卸下防备之后的坦诚——有些街道“一把手”说,每到周日晚上就睡不着觉,有的为数十次上门做工作还得不到群众理解而苦恼……特别是讲到因工作忙而忽视了家庭责任时,有的党员干部因为内疚忍不住失声痛哭。
“这正说明,基层党员干部长期在心中积累的负面情绪,需要一个宣泄渠道。”占德华告诉记者,“心理疏导在当今社会已不算新鲜事,在政府部门打造系统科学的评估体系,把心理健康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标准,这是一个新的方向,应该大有可为。”
“必须要明确一点,一个干部有压力、有焦虑感,并不意味着他不合格。”拱墅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科学研究表明,在日常工作中,适当的压力和焦虑是正常的,甚至能激发斗志、产生动力,但一味陷入情绪中,则容易对自己以及家人、同事造成负面影响。
新形势下,管理干部、关爱干部既要用好传统经验和办法,也要用好现代科学的新手段。这位负责人说,正确评估党员干部的压力,建立健全预测预防和危机干预机制,帮助干部摆脱困境,既能提升干部工作生活幸福指数,也有助于实现组织管理和干部个人管理的互融互通。
系统化打造用人体系
关爱干部从“心”开始
调查报告指出,以解决问题作为压力应对主要方式的党员干部占59.54%,但分别有21.37%和17.84%的党员干部,选择问题逃避和情绪逃避作为压力应对的主要方式。“最理想的减压方法,是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要通过引导,让大家正确掌握应对自己心理波动的科学方法。”占德华说。
陈陶育是拱墅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直属中队的执法人员,和他的同事们一样,他的工作要三班倒,而且多以处理群众的投诉、纠纷为主。“在执法过程中无论受到什么委屈,我们都要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很多时候感到很委屈。”他告诉记者,城管工作压力大,还往往不被理解,即便工作多年的他,面对一些无厘头的纠缠尚且会动气,更别提那些新加入城管队伍的年轻人了,“回到办公室哭鼻子的有,把脾气发到家人身上的也不在少数。”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0-14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张茂华任全总...
- 2016-10-14磐安乡镇换届注重实干实绩 31名“老乡镇...
- 2016-10-13青田:党员干部“八小时外”都做些什么?
- 2016-10-13吴政隆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和南京市委书记...
- 2016-10-13人民日报:干部“挂名式”帮扶,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