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温州夫妇18月拍出一部电影 有观众看后辞职去追梦

2017年06月10日 18:21:01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

  施秋荣和胡弦是创业搭档,更是夫妻。这两位来自温州的年轻电影人,用4年给观众带来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记者近日采访施秋荣,听他讲述该电影创作缘起和拍摄历程,施秋荣说《内心引力》是他的大女儿,他希望能借助影片给所有在努力的人一点鼓励。

  《内心引力》在全国举行过多场点映,口碑爆棚。图为深圳点映时,施秋荣在一旁观看观众反应。

  最困难的事是获得大咖们的信任

  记者:最开始是如何接触到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

  施秋荣(简称 施):我和胡弦成立的酿影像工作室,拍了一些纪实类的片子,风格还算独特。MINI就找到了我们,想拍一组创业故事。其实一开始我们是拒绝的,因为我们擅长和坚持纪实类的作品,并不想拍宣传片。而且,越大的客户就越要谨慎,我们甚至想改变乙方的角色。后来MINI又找了我们几次,同意按照我们的想法拍,才顺利达成协议。

  MINI提供了拍摄对象的名单,让我们自己去挖掘故事,就有了后来18个月的拍摄过程。最开始也没有想过做成院线电影,后来投资方看完拍摄素材后,决定追加预算,希望把它变成一部可以进入院线的电影,才有了电影《内心引力》

  记者:拍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施:最难的是如何让这些拍摄对象信任我们。他们也会质疑,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能否拍好,或者能不能拍出创意来。果然一开始,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他们有些人总躲着我们,选择性地让我们拍点内容。这个给我们前期造成很大的阻碍。

  而且我们拍摄的同期,国内一位知名的大导演也在拍同题材的纪录片,甚至他要采访的嘉宾都跟我们有重叠的。我们压力前所未有的大,但是也更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我记得很清楚,拍摄结束的时候,我跟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就说了一句话:没有人拍先锋书店拍得比我好,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因为我的这个电影抓住了书店转型过程中最生动的故事。

  在拍摄期间,我们让几位企业家看到我们的专业,还有看问题的角度,慢慢让他们接受我们,慢慢地得到了他们的信任。

  有观众看片后辞职去追梦

  记者:已经点映过很多场,观众反应如何?

  施:蛮多观众看哭的,我想他们应该是在电影里看到了触动内心的细节。 我印象很深的是南京点映之后,有一个现场公关公司的员工看了片子后,第二天就辞职了。他告诉我要去做个厨师。一开始我有点惊讶,因为薪水应该变化很大,后来想想,其实梦想没有什么大小,他小时候就喜欢做菜,梦想就是想做一个厨师,只是缺乏勇气。《内心引力》让他迈出了第一步。

  我特别喜欢一部外文片《把爱传出去》,我觉得电影除了娱乐功能,还应该对受众有一些启发。我个人其实能力有限,能用自己的手艺为他人做点事情,感觉挺开心的。

  《内心引力》有笑点更有泪点。

  如果觉得电影不好看,可以退票

  记者:对于票房前景你会担心吗?

  施:纪实电影很小众,但却是折射社会和时代的一面镜子,那些根据人类历史上值得被铭记和反思的真实事件改编记录的影像,更容易让人感同身受。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影像化思考、艺术化记录实在太少,我内心会有一种责任感在。

  坦白讲,成片出来之前,内心非常忐忑。担心票房是否不好,担心是否能从广电总局拿到"龙标",我的朋友甚至劝我别做大电影,直接放在某个视频平台播出。不过事实证明,我的坚持是对的。我们片子传达的力量获得了广电总局的认可,国家电影总局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将电影《内心引力》入选到国家艺术院线联盟。

  我甚至可以自豪地说,但凡进影院观影的人,如果觉得片子不好看,可以找我来退票。

  记者:18个月的拍摄经历,你和你团队的收获是什么?

  施:拍他们的故事,也从他们的经历里找到支持自己前进的动力。 拍摄的时候,我们团队也在初创期,也是一路跌跌撞撞。关于创业,关于挣扎,关于生活的种种,我们有很多疑问我们也有困境,都在电影里一点点找到答案。 "当你知道生命是无法永生的时候,你就再也不能去过那种庸庸碌碌的生活了。"这句话是影片里说的,也是我们想对自己说的。

  记者:你把这部影片称为大女儿,作为"家长",你寄予怎么样的厚望呢?

  施:在拍片、制作、发行的前后四年,我和胡弦结婚,生女儿,完成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都觉得《内心引力》是我们的大女儿,她并非出身豪门,但生性质朴,至善至诚,希望它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给人力量,启发他们找到内心的引力。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