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磐安大盘山26年党龄的科技特派员浦锦宝

守护一座山,踏遍晨昏朝夕

2016年06月30日 02:59:44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石天星 应晓燕

  a3b4dabd0981b81b250a7f32eed3d7e2.jpg

   青山未老,药师归去来兮

  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区磐安县境内,总面积为1248平方公里,中草药资源数量却占了全国总量的8%,全省总量的58%。目前,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以野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前两天刚下了雨,山涧流水湍急,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临时用四五根原木钉在一起,悬空搭在陡峭的石壁上,旁边就是撞击着巨石的激流。每次都会陪浦锦宝一起上山的大盘山管理局的陈子林说,在山里一天身上总要干干湿湿好几次,淋雨、磕碰都正常,有时候早上进山时溪水才到脚踝,中途下了一场阵雨,回来时溪水已经到了胸前,“我们就牵着手,淌过去。”

  最要当心的是山里的毒蛇,尤其到了中午热起来了,蛇都出来活动,蹲下来拍完照就发现已经有眼镜蛇、五步蛇在脚边不远处,有时候是竹叶青从树上倒挂下来,头一抬,它正冲着你吐信子。

  不过只要摸熟了这些蛇的习性,就觉得也不可怕。“蛇都有一个安全距离,你不去激怒它,它也不会攻击你的。”浦锦宝记得,大盘山管理局刚成立那年,他就和二十多个植物、动物、矿物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了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调查持续了6年,组织了40余次大小规模的野外考察,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被毒蛇咬过。

  冬天山里寒冷结冰,专家们都是夏天很早出发,采集完标本就下山,晚上再整理标本和照片,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时,晚上要查资料到很晚。有时候,他们晚上也会要住在盘山尖管护站,在堂屋里铺上防潮垫打地铺,为的是第二天一早到四面八方的山里去时更方便,护林员老金记得,有一次他在管护站值守一周,专家们天天都住在管护站。

  在山里走,中午能联系到一个管护站吃午饭已经算条件不错,很多时候,浦锦宝都是随身带点馒头、咸菜、咸鸭蛋。“因为这些东西在山上实用,面包蛋糕的话,天热口渴会吃不下。”天热时,带水也是带不够的,浦锦宝一般是灌山泉水喝,“你说艰苦也艰苦,但山泉水一般人也喝不到。”

  “在野外跑,心情是舒畅的,尤其是发现了一个以前没见过的物种时,能兴奋好长时间。”浦锦宝现在已经很少会遇到不认识的植物了,但今天在草丛里发现了一条拇指粗细的蛇,他和陈子林都拍了下来,但叫不出名字。

  为了找到新的物种,他们要走没有人走过的路,有时还要找一位向导在前面用柴刀开路。有一次,一位护林员拿出一小丛细颈石斛给浦锦宝以及同行的专家们看,告诉他们,这是前几天刮风下雨,从悬崖上吹下来的。山里跑了这么多天,还没看到过细颈石斛呢!浦锦宝没有多想,第一个背起相机沿着悬崖往上爬,到距离石斛生长的崖顶较近的地方果然看到了一丛细颈石斛,他屏住气不停地按动快门,拍足了才踩着崖壁上突出的石头一点点往下爬……重新回到平地上,浦锦宝望着高耸壁立的悬崖,才有些后怕。

  大盘山管理局已经前后经历了四任局长,第一任局长陈国标和浦锦宝感情最深,他现在是磐安县委副书记,但和浦锦宝之间总是以“阿标”、“阿宝”相称。

  “那是一辈子的感情。”陈国标说,管理局刚组建时条件很差,要做大盘山的资源普查不敢请高层次的老师。“阿宝他们一个团队过来,8个大学教师,我们定的伙食标准是每个人8元一天,他们也答应了下来,后来我跟着他们爬了一次山,吃了一餐饭,一个咸菜腊肉汤就是荤菜了,其他的都是土豆、番薯干、南瓜丝,真是吃不饱,这才把伙食费标准提高到10元一天。”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