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施昕更:在良渚生,为良渚生

2016年11月27日 10:20:50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马黎

  发现良渚遗址

  从一两片黑陶片开始

  就在古荡试掘第二天,施昕更便回到故乡良渚搜集开了。果然,除了石铲之外,他意外地又得到许多不同形式的石器。

  得到了,是不是就结束了?

  从下面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年轻人带着明确的考古目的。

  “我又觉得,以收购的方式,是太不科学化、太幼稚,还不如古董商收购古玩一样。”

  他想到,利用河岸池底来观察地层的剖面,这是进行考古发掘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7月,他又来良渚调查,经过多日的分区考查,对于石器遗址的分布地点,有了大概的轮廓,同时在枯竭的池底,亲自捡到了不少石器。

  11月3日,施昕更第三次摸底,有了突破。他在良渚镇附近棋盘坟的一个干涸池底,发现了一两片黑色有光的陶片。回到杭州后,他参考了各种考古材料,尤其受《城子崖》发掘报告启示,悟及这些黑陶与山东城子崖黑陶文化,为“同一文化系统的产物”。

  放下黑陶,施昕更很兴奋,“引起我绝大的勇气与兴趣。”

  这一两片黑陶,我们后来知道了,就是著名的良渚黑陶。

  接下来,西湖博物馆馆长董聿茂先生的一个决定,定义了历史。

  他对施昕更的新发现非常重视,馆方依照当时国民政府颁布的《古物保存法》第八条之规定,呈请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取得采掘执照。

  这一举动,并非个人行为,这是良渚文化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

  当时发掘执照批下来的发掘时间,是1937年3月20日到6月20日。而施昕更的三次发掘时间,其实是提前了。事后,这位耿直boy这样解释他的“先斩后奏”:“我对于这遗址的研究,更加迫切,乃不揣谫陋,毅然负责作三次小规模的发掘工作,得到意外的收获,在江南考古工作上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吧!”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