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考古学家唐际根:想让商朝“活”起来

2016年07月29日 14:35:57 浏览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刘雅鸣、桂娟

c8ea15ce36d3d5392796fc1e3987e950342ab040.jpg

  “激情”“富有想像力”“热血青年”“闯劲”“意识超前”“性格鲜明”……

  描述一位考古学家,这一系列词汇通常是并不多见的。但在唐际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身上,由周边人随口提及的这几个词,构成了他的关键词。

  他工作的区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点——殷墟。从1928年,中国第一批年轻的考古学者在这里进行发掘起,算到他,已是第三代了。

  在唐际根等一批专家学者的积极助推下,殷墟于10年前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久前,在为纪念殷墟申遗成功10周年举行的一个庆典上,他让出席活动的一些中国考古界的知名人士如李伯谦、徐天进等人放弃晚间休息,参加他的一个项目论证。这次,他的想法是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恢复复原3000多年前的殷商古地貌,他想要把他新发现的商代路网、水网,“铺”到那上边。

  在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戴着眼镜的大学考古系女学生们,津津有味地一边看他放的幻灯片,一边仔细听唐际根的讲解:

  商代晚期都城通过至少3条宽15—20米的东西大道和两条宽20米的南北大道联系在一起。商王还组织人力,修浚了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两公里以上的宽大水渠,将洹河之水引入都邑腹地。水渠在下游分岔出多条支流,需要水源的铸铜、制陶、制骨作坊依渠而建。都邑内的居民点,以家族为单位散布其间。商朝人不仅聚族而居,而且聚族而葬。

  他说话的时候,神情很专注,南方口音里有种不容置疑的味道。也许是因为长年的田野考古挖掘,他的脸庞呈现出一种健康的黑红色。或因习惯思考的缘故,眉头有些发紧,本就深邃的眼睛显得更加有神。

  “我就想知道商代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下一步,我还想拿下商代人脑子里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迁到这里?”对于了解他的前辈考古学家来说,唐际根的这些想法并不奇葩。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人。

  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著名公众考古学家徐天进看来,唐际根“很有想象力”,而这是一个考古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与他相处近20年的同事何毓灵则用“热血青年”来形容自己已年过半百的站长,“他干什么都不觉得累,总是充满激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一代人要让殷墟研究更细化、系统以及国际化。”何毓灵说。

  让商人“活”过来

  殷墟的发现纯属偶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商王朝是否存在过,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因为历史文献中有关商的记载,仅见于《尚书》《诗经》《史记》等典籍,且均很简略。1899年,清代学者王懿荣发现了一种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经反复判读后,他认定是商人留下的。中国学术机构随即独立在安阳小屯及其附近一带进行的考古发掘,才逐渐揭开殷商王朝的重大秘密。商的存在成为定论。

  中国三代考古学者近90年持续不断的发掘与研究,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等,系统地展现出30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遗址的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

  如果说前辈考古人的主要成就是“挖”出了一个商王朝,那么,在唐际根这代人手上,就要让这座沉寂了3000多年的商代帝都面貌大白天下。

  “让商朝活起来。”唐际根的这一梦想多少受到了著名考古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的影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曾参与过张先生主持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商文明考古探源工程。后来,唐际根被推荐到哈佛大学进修过一段时间,这给了他很好的国际视野。再加上,他此后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使得唐际根跟许多中国传统的考古工作者有了不小区别。

  张光直说过这样一段话来总结考古学者的任务:许多曾经存在的文明不过是一些篇章,但是一个大的传统却一直在世界文化的总体结构中延续着。考古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一直在证明和实践着这些普遍的价值:人的生物特性;仇恨,恐惧,爱以及人类的兄弟情谊;追求美好的愿望;美感;欢乐等等。考古学家的任务则是尽可能客观地告诉人们古人曾做了什么样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的命运,以便今人为未来做出决定时可以汲取古代的教训。

  “考古是不是就是挖宝,考古是否有鬼?”在一个演讲中,唐际根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场。“其实,考古真的不是挖宝,考古也没有灵异事件,考古只是纯粹的科研活动”。

  在他们这一代,殷墟研究的课题不断拓展,从殷墟文化分期到环境;从人种、人口、家族组织到建筑业、手工业;从农业到埋藏制度、祭祀制度;从文字到艺术以及晚商社会性质等等,都有所突破。

  听唐际根讲殷墟,不知不觉中会被他深深吸引。“你知道3000多年前中国人用什么写字吗?当时他们的主食是什么?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一个个问题之后 ,由他公布的答案总是令人感到新奇。

  你知道吗?商代人的主粮就是小米,为此,他曾建议当地政府注册“殷墟米”的商业品牌,并代拟了这样一句宣传词:“殷墟土地上生长的小米,三千年前商王食用的主粮”

  “3000多年前中国人主要用毛笔写字。尽管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资料表明,商代的日常书写并非‘刀笔文字’,而是与秦汉以后写在竹简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样。殷墟的少量甲骨卜辞、玉石器上,都发现过毛笔书写的文字,他们直接证明商族人的日常书写是用毛笔完成的。”

  他复原商代建筑,就是想知道那个时代人的生活图景,房子怎么样,人长得怎么样。他们的研究结论是:男性身高中值约为1米62,女性身高约有1米54。  

  在他的全新的殷墟布局图里,改变了过去有关商王朝都邑的诸多认识。

  在唐际根眼中,殷墟不是一座简单的建筑物,更不是一个大墓地,它是一座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和文化礼仪中心,是一个王朝的缩影。

  数学方面,殷人已有了个、十、百、千、万等数字概念,并采用了十进位制。

  医学方面,商代晚期已能认识人类的10多种疾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能应用针砭、按摩等治疗方法,达到了较高水平。更不用说它门类齐全,空前发达的手工业。

  今年以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

  而主持妇好墓发掘的正是唐际根的老师、女考古学家郑振香,也是前任安阳考古站站长。

  首博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实在出乎学术界意料。在唐际根看来,观众绝不仅是冲着精美的文物而来。妇好那个时代和她的个人魅力,应该也是吸引人潮的重要因素。

  “妇好下葬之后约200年,商朝成为历史,小屯沦为废墟。妇好寂寞沉睡,终至无人所知。妇好再次被唤醒,已是3200年以后的事。她的去世和再度现身,带来许多的为什么,有的可以回答,有的则可能永远成迷。”以妇好故土守护人自居的唐际根用略带伤感的笔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他的描述中,一个“活“的商王朝就栩栩如生了。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