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十二法让“空心村”不再空心
浙江丽水:十二法让“空心村”不再空心
2016年08月09日 11:02:04 浏览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胡侠
按照绿色生态发展的观念,发挥生态优势
外引内培、盘活资源,确保经济不空、队伍不弱
“我家房子能带来几十万元的租金收入,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云和县崇头镇梅竹村村民柳学发兴奋地说。
前不久,杭州一所培训学校与他签订了农房租赁合同,租期20年,第一年租金2万元,以后逐年递增。随着空闲农房出租,云和县不少农民首次取得了财产性收入。空闲农房盘活了,也带动了当地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目前,云和县已建成农家乐、民宿236家,其中七成以上是由原有农房改造提升而来的。
近年来,丽水市针对“空心村”房屋、土地等资源闲置的问题,按照绿色生态发展的观念,发挥生态优势,探索“盘活资源”模式,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整合闲置资源进行二次利用,盘活“空心村”的闲置农房,实现土地资源“活化”,激发“空心村”内在潜力和活力。
“空心村”地处偏远,资源匮乏,除去少数村尚有不多的集体公益林补贴外,绝大多数“空心村”没有固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基础保障明显不足。据统计,丽水市525个“空心村”中,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少于1万元的村就有347个,占总数的66%。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子好不好,关键看村支书。
据调查,丽水市70%左右的“空心村”至少有一名村两委主职干部长期不在村,即便是在家的村两委主职干部,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仅满足于“看摊守业”,村庄治理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落实不了,村庄长期得不到发展,群众意见较大。
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丽水市立足“外引内培法”,吸引乡贤回流,加大对熟悉本村情况、群众基础较好的乡村医生、退伍军人、创业能手、致富能人、回乡大学生等人才资源的培养力度,或是“空降”一批机关党员干部到村党支部工作等。一系列“外引内培”的方式,不断壮大“空心村”带头人队伍。
岩蒙村是莲都区雅溪镇一个典型偏远“空心村”,户籍人口834人,常住人口仅230余人,以60岁以上留守老人为主,大部分能人外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2013年5月,雅溪镇执法中队中队长周剑空降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后给3个自然村通上路灯并解决用电问题、修缮了岩蒙村办公楼和老年活动中心、新建了村中拦水坝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根据“空心村”党组织实际,丽水市多管齐下,分类量身定制党建工作“规定动作”,通过党员干部签订责任清单、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集中轮训和“擂台大比武”等办法,正反面激励“空心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增强自觉履职、高效履职意识。丽水市各县(市、区)纷纷开展村两委主职干部届内轮训和村党支部书记能力“大比武”,围绕各阶段重点工作,不定期召开村书记工作交流“擂台赛”,晒成绩、比业绩,并由县(市、区)委书记或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点评,取得良好成效。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包凤村畲族党员雷盛林和妻子一起将“为群众办事,为党旗增辉”的党员家庭户承诺牌挂在了自家门口。
丽水市缙云县退休老教师赵福枝坚持每个周末给留守儿童上课,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