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大学:赴贵州台江等地“精准扶贫”
1、浙江大学:赴贵州台江等地“精准扶贫”
2016年09月24日 06:48:3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三、立足长远,广泛积累,实践育人彰显初步成效
农学院实践团成员以实际行动彰显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公益精神,以公益实践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发展,形成了精准扶贫案例集、农民故事、实践图册、调研论文等十二项实践成果,多项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参考采纳,实践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点滴汇聚,深入了解“三农”新风貌
1. 倾听农民故事。各实践队成员与当地农民一对一结对,完成农户访谈和建档,对农民家庭情况、特色农村文化与特色产品、政府政策的惠及程度、需求与规划进行探讨,编制了“新农村访谈实录”。实践成员跟随农户进行生活体验,广泛接触农民,深入了解农村生活,与农户积极进行交流,精准扶贫队伍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搜集当地农民故事,筛选、汇编形成由23篇典型故事组成的农民故事集。收集的农民故事既包括能人还乡、学霸回乡,通过引进科技、实现带头致富,也有基层工作人员为脱贫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更多的是普通农民在实现小康道路上的努力。这些故事有曲折、有辛酸,亦有感动与温暖,通过这些故事,队员们更好地了解了农村现状为进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思想和认识的基础。
2. 编撰精准扶贫图册。实践活动过程中,各实践队伍积极收集整理实践调研、生活体验照片,经筛选汇总成本次实践活动的图文纪念集,图文集描绘精彩生动,带领同学们回顾活动中的一幕幕重要场景,同时也带领更多未参与实践的师生了解到精准扶贫政策。
(二)深化教育,感悟真知化作认同入心
1. 实践心声动人心。实践过程中,队员们探访实践地情况、收集农村农民故事,体会感悟颇深。在实践中,学子们加深了对农村农民认识,增强了对农业发展的认同,明确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清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实践团队结合客观的案例分析,把握农民最紧迫的需求,寻找农民最迫切的希望,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把在学校所学到科学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学有所用、回馈社会、服务人民的最终目标。实践结束后,收集学生实践个人体会形成“实践心声”实践感悟集,在简报、新闻稿、报道中进行充分体现。实践团成员们的心得体会使广大同学感同身受,在学生中引起卓越反响,起到潜濡默被的学生教育作用。
2. “农村印象”传农情。随各实践小队的活动开展,进行视频的录制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上直播,用最真实的镜头还原出最朴实的农村生活,采用“直击农村”的视频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地生活条件,加深了社会各界对三农的理解以及对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认同,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并投入到精准扶贫行动中去。活动结束后,挑选直播视频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剪辑,在形成“新农村印象视频集”重要纪念的同时体现更广泛的宣传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8-10-19回味经典 | 重读“两论”多感悟
- 2017-10-24报告深读②“四个伟大”:新时代行动纲...
- 2017-05-21“中国自信与浙江实践”理论研讨会召开...
- 2016-10-05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 2016-09-2411、浙江理工大学:“文明修身 护航G20”
- 2016-09-06“露天党群议事厅” 激发农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