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1、浙江大学:赴贵州台江等地“精准扶贫”

2016年09月24日 06:48:3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浙江大学农学院开展“精准扶贫”专项实践教育活动是助力全国脱贫攻艰的战略性举措,农学院将积极探索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强化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公益精神,加强青年学生培养,根据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工作的五年规划,深入实践探索,继续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浙江大学农学院身处一流大学一流学院,坐拥一流学科一流生源,对于实现农村的全面脱贫,农民的持续增收,农业的科学发展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值此十三五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浙江大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工作的安排,2016年暑期浙江大学农学院怀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建立了“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团,围绕“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这一主题,遵循“建立联系、找准问题、精准帮扶、长期相助”的原则,组织9个小分队计184名师生分赴贵州台江、贵州威宁、贵州黄平、河南新县、山西石楼、江西上饶、江西吉安和重庆石柱和云南景东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一带一路”和浙江大学西迁路沿线开展社会调研和支农支教实践活动,引领大学生深入三农、深入西部、深入基层。


1.jpg  

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布局社会实践工作

  (一)领导有力,实现社会实践工作的一盘棋

  团队的顺利组建得利于领导小组的高度统一的思想和高效的行动。学院党委书记赵建明任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召开了师生两场动员报告会,并亲自带领领导小组成员研究方案,合理定位设立阶段目标,做好了该项目的五年规划,明确第一年的工作重点为建立联系、深入调研,并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创建了如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认定、参与博士生的实践学分认定等多项支持保障机制。

  赵建明书记亲自带队赴北京参与联合实践工作交流和洽谈,两赴贵州台江联系考察,确定社会实践主要内容和项目,多渠道筹措了20万专项经费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院长陈学新任专家顾问团团长,并亲自参加了8月的全国农科院校社会实践联盟的总结交流报告会。团委书记张颖任团队指导教师组联系人和执行小组负责人。

  (二)党团发力,科学建构社会实践团队模式

  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党团工作的良好氛围,此次团队的组建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亲历实践的 9名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名、团干部3名;174名学生中农学院69人,均为学生党员;35名同学为求是学院大一新生;另有80人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建工、传媒、机械、电器、材化、医学、人文等25个学院。

  团队得到了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第一时间的深入指导,以及平台、资源上的帮助支持。学院团委与实践地接收单位进行了密切联系,赴台江小分队出行前,学院安排专业教师前往调研,洽谈项目的可行性,并邀请对方来杭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为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团队的专家顾问由学院党委委员以及各个研究所的党总支书记组成,专项多次研究了社会实践团队的情况,先后修订了4稿实践工作方案,结合各接收单位的需求和意见建议,对我社会实践团的成员结构进行了创新和优化,提出了“技术专家-专职团干—农学院研究生-农学院本科生-其他学院学生”五组分联合组队的模式,以保障团队技术指导、活动指导、实践带领、活动组织、跨专业支持等五方面力量构成,组建起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高水平社会实践队伍,并联合卡特中心的指导老师指定了调研的方案。

  (三)举措得力,积极建设长效实践育人机制

  1. 固化培训交流的模式,强调目标引导。

  实践团队举行了1次培训会、2次小分队负责人交流研讨会、3次顾问团会议,4次针对不同对象的动员大会。在深入研究细化实践方案的基础上,执行小组对于实践团队和实践个人均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

  每次会议初都做了实践工作的思想再统一,目标再强化,以思想领导力和目标驱动力来推进实践工作。实践培训和交流研讨的内容经过研究实践,固化为安全、宣传、新农村工作现状、支教工作经验以及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五个方面。

  2. 创建联合实践的平台,发挥联动效应。

  实践团队实施过程中,充分联系校内外各单位部门,构建联合实践的平台,发挥联动效应。学院与校团委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新农村电商的介入方面建立了分享的平台,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在新农村调研方面建立了共同协作的平台,另外与研究生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农大、河北农大均组织了联合实践的团队,并得到了校本科生院、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和经费支持。同时浙江大学农学院作为副协调单位,联合中国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等全国45个农业院校开展了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稼穑培根”计划,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扶贫司、团中央学校部等组织的合作支持。

  3. 引入社会资源的应用,强化支持作用。

  实践活动策划筹备期间就联合了结合浙江大学学生农创联盟的联系企业彬康种业开展良种良稻的推广和栽种技术培训和彩稻田项目的应用;联系了新农都中心和景致田园的网上销售平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设计和对接;联系了中国农大的“农天下”为农户提供长期交流与技术咨询的平台;联系了电力局和相关企业,以开展新农村绿色电力平台的应用。以上平台和资源为我们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强化了支持,拓展了方向。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