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特殊园丁

2016年10月10日 15:42:06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支部书记,敢于善于担当

  陶仙俊有自己的“价值观”:个人成长遇到瓶颈,不属先天原因的一定要努力突破;单位发展遇到难题,属于职责范围的绝不放任;群众遇到难事,凡是看见的必须尽全力帮助解决。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2年,时任监狱纪委副书记的陶仙俊毅然请缨到刚完成新址搬迁和押犯结构调整的三监区任职。面对监区首次“集中关押余刑3个月以下的超短刑犯、出监罪犯和老弱病残罪犯”艰巨任务,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号召支部全体成员“面对新工作、担心可以理解,但畏惧害怕解决不了问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没有攻不了难关、办不好的事”。

  为确保监区工作尽快步入正轨,他干脆把家搬到了监区值班室,连续几个月,吃住起居都在三监区。白天他每天和分监区领导、普通民警一起带班,同吃同住;晚上逐个找民警谈心帮民警解决生活困难。通过在基层分监区蹲点调研,听取一线民警意见和建议,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项讨论,很快集大伙智慧的有关超短刑犯监区民警工作职责、积分处遇管理办法、日常训练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定出台,以“关爱、自强、感恩、互助”为核心理念,集分类教育、分级管理等多位一体的特色管理经验在摸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从收押要求、日常行为规范、日常考核标准、分级处遇、现场管理等均实现了全天候无缝管理。“还是我们书记有办法!”原先顾虑重重的民警纷纷夸赞!

  2013年底,十里坪监狱康复中心精神病犯集中调入三监区改造,组织进行康复性劳动。一些精神病犯出现较大抵触情绪,有的还拒绝服药软对抗甚至攻击民警,成为民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陶仙俊全面了解情况后,就说了三个字“走进去”,要求民警走到特殊服刑人员身边,了解和关心他们的真实想法,化解不良情绪。因很多病犯内务卫生差,身上又有病,有的大小便失禁,监区民警特别是青年民警很难“用心”去完成每周至少2次走进包干小组的工作要求。“我先走进去!”、“要求下属干,还不如自己带头干!”,陶仙俊身体力行,自己带头在每个分监区各包干了1个重点小组,每周走进病犯小组,和服刑人员交谈,打开心结、化解矛盾。“陶书记都‘走进去’了,我们还有什么顾虑,我们也必须上!”,在陶仙俊的带动和影响下,现在很多青年民警乐于坐在服刑人员中间,跟他们聊天,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从每季开展“我心中最满意的警官”测评结果看,感谢警官的话越来越多,警囚关系更和谐了、矛盾也少了。

  悄然间,三监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出了硕果:2013年获全省罪犯劳动现场规范化管理创优达标活动优秀监区;2013年和2015年度荣获监狱先进集体;2014年度所在监区团支部获省级五四红旗团支部;2015年获全省监狱系统百家先进集体;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全省“三共活动”成绩突出表扬单位等等,一举摘掉了“三监区土包子”的帽子。

  荣誉的背后是付出,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到2015年,陶仙俊个人周末放弃休息时间达到180天,夜间进监每个月18次以上,亲自处理各类隐患56个,化解各类矛盾41件。亲自创建民警和罪犯的“三走进”工作理念和方法已经在全省推广。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