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让犯人用翰墨丹青憧憬未来

90后狱警的创新与担当
2016年07月07日 03:09:36 浏览量: 来源:浙江法制报 作者:王春芳 孙佳丽 钟伟

7624-图片5陈路东的漫画“教材”_b.jpg

陈路东的漫画“教材”

7625-图片3陈路东用漫画引导服刑人员学习行为规范_b.jpg

陈路东用漫画引导服刑人员学习行为规范

  工作中是严谨规范的执法者,生活中是性情奔放的90后,反差巨大的两种状态结合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用画笔勾勒新生之路

  “想象一下,你们出狱后与家人团聚时的场景:深情的拥抱、激动的泪水、熟悉的笑容。现在拿起你们的画笔,把美好的画面尽情描绘出来。”每周,陈路东都会引导服刑人员发挥想象,让他们画出各自心中的未来。

  “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一个人失去自由是多么痛苦,都想争取早点出去,回到外面的世界。”陈路东是个90后,从小爱好绘画,大学毕业后来到监狱工作,他将自己的绘画特长充分发挥到了教育改造工作上。

  陈路东说,在监狱里,服刑人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小学都没毕业,学习书本知识较为困难。为了方便理解,陈路东将服刑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画成一幅幅漫画,用生动的卡通形象让服刑人员明白,哪些事情是禁止的,哪些行为是规范的。

  慢慢地,服刑人员开始爱上用画笔表达情感的方法。让陈路东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儿童节,监区开展亲子主题漫画活动,服刑人员徐某画下了陪伴女儿在游乐园坐旋转木马的一幕,画中的女儿眯着眼,笑得很开心,而画中的自己在木马上自由奔驰。画着画着,徐某落下了眼泪。

  用画笔交流,用绘画宣泄,陈路东越来越发现,画画拉近了他和服刑人员之间的距离,“有的服刑人员不敢画,怕自己画的不好看,我就告诉他们,这不是比赛,画得好坏与否没有关系,只要你画出来了,就是成功了。”陈路东与服刑人员的谈话教育,都是这样心贴心。

  用纸笔传递无声温暖

  “徐警官,看到其他同犯在拨打亲情电话,我特别羡慕,也想向家里问个好,可是我不会说,也听不到。”聋哑服刑人员冯某将心情写下来,告诉十里坪监狱狱警徐乐。徐乐建议冯某把想和家里说的话写在纸上,由他来传达。

  就这样,徐乐拿着冯某的“口头家书”,拨通了电话,一边照着纸上的内容向家人转达了冯某的心意,一边记下对方反馈的内容。挂断电话后,徐乐在纸上写下一行字,递给冯某:“家里一切都好,你的妻子特别想你,让你在这里安心改造,她和儿子等着你回家。”

  顿时,冯某泪如雨下,深深地向徐乐鞠了一躬,还竖起大拇指,不停地做着手语动作表示谢谢。

  徐乐出生于1990年,是监狱优秀民警教师、个别教育能手。在看过冯某的档案后,他主动要求分管这名特殊的服刑人员。通过一笔一划的耐心交流,冯某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也更加积极。

  徐乐说,教育一些90后服刑人员,就得用90后的方式,他在入监教育课堂中经常引用时下热门话题和网络用语,“好好改造,为了你的家人,且行且珍惜。”

  别看徐乐长着一张娃娃脸,参加工作已近6年的他,经过多个岗位的历练,如今已是分监区负责人。

  “从徐乐身上可以看到青年人的那股朝气,性格沉稳,处事冷静,他是青年民警学习的标杆”。监区教导员胡卫林说道。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