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张嘉佳:王家卫就是我的摆渡人

2016年12月26日 15:19:55 浏览量: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郑晓蔚

  两部电影的问世,让张嘉佳完成了跨界的一跃 张嘉佳工作团队供图

  作家、编剧、导演。2013年出版《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年销售超过400万册。2014年出版《让我留在你身边》,半年销量突破80万册。2015年张嘉佳自编自导电影《摆渡人》,编剧及监制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摆渡人》上映后,导演张嘉佳近日一直忙于该片的宣传。这部电影的故事素材取自他的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而由作家转型为导演的张嘉佳也坦言“这三年过得比较辛苦,感觉每天都在高考”。

  比较两个职业的差异,张嘉佳认为作家更为自由,“写小说像骑自行车,就是你今天想去哪看看风景,你今天就去了,更自由。”而导演则要考虑更多,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把故事讲完了之后,如果它有成绩的话,接受这份光荣的一定是台前的演员们;但是拍得不好的话,一定是我承担责任,因为是我拍的。”

  一

  圣诞节前,张嘉佳导演的电影《摆渡人》公映。而今年九月,由他编剧的另一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取得了过八亿的票房。这位被誉为“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已经从作家的头衔完成了跨界的一跃。

  这两部电影的故事素材,均取自张嘉佳的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013年,张嘉佳把创作的一系列“睡前故事”发到个人微博上,“过完32岁生日后我开始写故事,当时离自己上次动笔已经隔了三年多,起初是想做一系列的人物,用短篇恢复一下语感。”

  结果网络反响炸裂——150万次转发,超4亿次阅读。同年11月,这些故事集结成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上架短短6个月,销量超过200万册。张嘉佳说:“睡前故事集结出版之后,把我从最小众的作者突然变成最大众的作者。”

  自媒体网红咪蒙曾这样解析“睡前故事”的走红:“张嘉佳的文字,最重要的两个词,是共鸣和希望。让屌丝看到希望,让怪咖赢得真爱。不管你多么任性多么不靠谱,总有人能看到你鲜为人知的优点,并且不顾一切来爱你。”

  二

  在张嘉佳好友“都市放牛”眼里,“睡前故事”是“有才华青年的一次号啕大哭”,张嘉佳似乎铆足劲等待这次“爆发”。可张嘉佳却认为,一切都是随性所得,“我做事都没啥集中目的。颓废文青做得好好的,突然去做娱乐节目去了。电视节目做得好好的,突然写剧本去了。《刀见笑》被金马奖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导演安慰我明年再来,结果第二年我去研究美食了。朋友们困惑,为什么我每件事做到快接近巅峰的时候,自己就哗啦啦撤退去玩儿了。其实既然经济不成问题,为什么要那么固执?”

  36岁的张嘉佳自从1999年考入南京大学后,一直尝试在各领域扑腾:做电视编导、创作长篇小说、担任电影《刀剑笑》编剧、还做过小龙虾生意。他一直对小龙虾用情极深,友人曾评价他的小龙虾“好吃到让人魂飞魄散”。

  睡前故事在微博上的大面积刷屏,使张嘉佳迎来事业的沸点。

  其中的五个故事被相中,有望拍成电影,而其中名头最大的当然是王家卫监制的这部《摆渡人》。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还没有出版之前,王家卫电影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向导演王家卫推荐了睡前故事。王导很喜欢这些故事,于是约了见面。两人在上海喝酒吹牛聊天,王家卫问他“你想不想拍成电影”,于是有了《摆渡人》这个电影项目。王家卫出任监制,兼任导演张嘉佳的老师。

  从项目筹划到拍摄完成持续了三年时间,在《摆渡人》宣传活动上,张嘉佳说:“作为一个文艺青年,我的启蒙老师是王家卫和村上春树,王家卫导演就是我的摆渡人,他将我摆渡至了一个新的人生体验。”

  由于“摆渡”到了多个领域,如今张嘉佳拥有好几个头衔:作家、编剧、导演、老板。当被问及更喜欢哪个称呼时,他并不在意,“无论什么称呼,其实都是我。喜欢哪个称呼就看我正在忙什么,如果在写书就叫我作家,如果拍电影就叫我导演,如果做编剧,就叫我编剧。”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