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6年大陆电影市场的几点观察

2016年12月25日 09:19:02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孟德才

  不久前和一位影迷朋友谈到2016年影市,我说了我的一个感受:“现在这个时代的电影越来越像快消品了,即便当时一度霸榜、刷屏的影片,过不了几周,也将淡出公众的视野。真可谓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然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下电影产出代际更迭之快、产品类型之多元的特点。纵观2016年中国大陆影市,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新趋势,值得讨论。

  一、电影票房整体回归冷静,IP电影、粉丝电影“圈钱”不再灵

  与2015年国内电影票房的疯狂增长相比,2016年电影票房显得冷静许多。2015年,国内电影票房全年超过440亿,同比上涨49%,迎来了近十年中最高涨幅。票房纪录被屡屡刷新,十亿级影片层出不穷。而到了2016年,内地电影票房自年初周星驰的《美人鱼》以34亿票房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宝座,一季度国内票房创下了144.66亿元的高峰后,便一蹶不振。无论是暑期档,还是中秋档、国庆档,票房表现都可谓惨淡。“高开低走”成为了人们概况2016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走势的形容词。

  票房不再疯长,这对于电影从业者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观众对电影作品开始进行有挑剔的选择,突出表现在,一些不良资本利用IP电影、粉丝电影“圈钱”的策略不再奏效。比如说暑期档上映的《封神传奇》,改编自中国古典经典IP,还有一大堆明星出镜,要是放在两年前,就算拍成渣,票房也不会太差。可是放在2016年,观众就不买账了,号称投资5亿,最终票房不到3亿。而同样是由人气IP改编、集结一众明星的《盗墓笔记》《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等影片最终票房也远远未达预期。

  显然“IP+明星”的圈钱策略在今年失灵了,其主要的原因还是急于赚钱,急功近利,影片粗制滥造,毫无诚意,即使再经典的IP,再多的明星,也难以拉回观众观影的兴致。IP电影圈钱失灵,电影市场将迎来一场新的洗牌,一些不良资本将会被清洗出去,同时也激励着电影工作者务必以真心诚意进行电影创作,以回报观众的信赖。

  二、小成本独立电影质优则映,或成青年导演入场的主渠道

  2015年7月15日,一部小成本文艺片《路边野餐》在全国公映,年仅27岁的青年导演毕赣一时间走进了公众的眼帘。

  《路边野餐》从制作流程上看,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独立电影。因为它并非是按照好莱坞式严格的“制片人制度”生产出来的,而是通过导演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的方式拍出来的。《路边野餐》拍摄完成后,相继在台湾金马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等国内外知名电影节中斩获大奖,并在影评圈内引发广泛好评。

  因其出众的艺术品质,在影迷朋友的千呼万盼中,《路边野餐》终于走上了全国公映之路,揭开了以往仅在行业内部观摩而形成的神秘面纱。

  继《路边野餐》之后,诸如《长江图》《黑处有什么》《喊·山》《塔洛》等小成本独立电影相继走进全国院线,掀起了一股独立电影“质优则映”的潮流。这些电影的导演大部分都是初执导筒的新人,公映之后,他们将获得远远高于独立电影时期所能获得电影拍摄资源(资金、宣发、演员、技术等)。这一现象表明,通过执导独立电影、质优则映,将成为了青年导演入场的主要渠道。

  三、日漫、韩影走俏,抓住“御宅族”心理的影片将成为院线爆款

  12月2日,不曾想到,疲软了将近一年的电影市场,在年尾贺岁档到来之际,居然被一部动画电影点燃起来。这部电影就是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执导的《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关注的核心仍然是少男少女的初恋情感,不过导演巧妙地将其缝合进一个关于男女灵魂互换、时空逆转的奇幻故事中,以轻喜剧的方式探讨了如何超越时空寻求情感共振等命题,尽管“套路”无数,但却格外动人,一时间成为影院爆款。

  2016年,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日本动画电影在国内引进数量增多,引进质量也有大幅提升。据悉,今年在国内院线公映的11部日本电影,有9部为动画电影,柯南、多啦A梦、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路飞等经典动漫形象纷纷登上内地大荧幕,其中《海贼王》剧场版《航海王之黄金城》系近些年间首次在中国内地上映,引发粉丝的观影热潮。

  除了日漫,今年优秀的韩影作品也层出不穷:从反映韩国慰安妇题材的《鬼乡》,到充满怪力乱神的血浆神棍大片《哭声》、翻拍自西方经典故事的《小姐》,再到将东方人情社会与美国僵尸题材结合得恰到好处的《釜山行》。尽管这些电影未能在内地院线公映,但却在网络上引发一轮又一轮的下载和观影热潮。韩国电影无论在类型把控、叙事技巧、还是主题深度等方面,都让我国影迷不禁感慨:大陆电影距离棒子国(网友对韩国的戏称)的差距越来越远了。

  日漫和韩影之所以轮番走俏,除了电影创作者在制作上下足功夫之外,还和电影的消费群体定位有关。仔细分析日漫、韩影的某些要素,你会发现它们轻快、精细、类型化等的影片风格非常契合“御宅族”的精神气质。“御宅族”原指热衷且博精于动漫及电脑游戏的人,现在一般泛指热衷于某种次元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极深入了解的人。随着ACG(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文化在内地的流行与深入,我国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御宅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抓住“御宅族”心理的影片或将成为院线爆款。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