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商业成功不能替代文化价值

“舞台剧《三体》与中国科幻文化的当下现状”研讨会综述

2016年10月19日 18:19:58 浏览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杨晓华

  舞台剧《三体》推出后得到一部分观众的热烈追捧,这是中国科幻创作领域和舞台艺术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人们的这种反应仅仅是小说《三体》持续升温的一部分吗?舞台剧《三体》真的像一些媒体所说,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舞台剧的概念吗?这部舞台剧对于观察当下中国的科幻文化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鉴于小说《三体》的国际影响力,当代中国科幻文艺对当代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具有什么样的启示?为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以上问题,前不久,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文化报约集科幻文学研究、文艺批评领域的几位专家,召开了科幻舞台剧《三体》的研讨会。

  值得鼓励的舞台艺术探索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近些年持续火爆,尤其是在获得“雨果奖”后,人们对此附加了更多的文化想象,已经形成一种聚焦刘慈欣和《三体》的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科幻舞台剧《三体》由上海Lotus Lee戏剧工作室出品,2016年6月1日至11日期间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现场十分火爆,目前正在一步步履行他们全国性的巡演计划。专家们经过认真研讨,认为在当今文化产业领域,小说《三体》已经形成一个大IP的所有潜质,因此,科幻舞台剧《三体》无论从舞台艺术的开拓方面,还是从文化产业创新的角度,都做了一些可贵的尝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文学研究专家吴岩认为,舞台剧《三体》满足了当下人们对戏剧题材的多样化需求,立体地展示了科学生活、科学家生活与人类生活的多维关系,并且对小说《三体》这样一个IP进行了大胆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太多的戏以谈过去为核心,这个戏里面有现实、有历史、有地球、有外太空、有真实的现在,也有虚拟游戏,把这些东西编织在一起通过舞台展示,应该肯定。”吴岩说。“一个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艺术家群体,聚焦科幻题材,在戏剧形态方面的创新值得鼓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小菊认为,科幻题材可以承担比较深厚的人文内容。舞台剧《三体》延续了小说的基调,把主题确定为对人性之恶的批判和反思。“舞台剧中直接展现的时代画面,鞭挞了现实对人的迫害。老教授被打死以后,整个背景变成黑色,这种艺术效果是很有力量的,在戏剧舞台上也很少见,反映了主创人员的胆识。”这种人性的高扬对科幻剧的整个展开提供了很好的基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科幻文艺研究专家任冬梅很赞赏舞台剧《三体》对多媒体的大胆运用。“尤其是虚实结合的投影,解决了连电影表现现实场景也很棘手的问题。多幅动画片的制作称得上精良。作为一部试水的戏剧,舞台剧《三体》达到的水平应该不错了。” 《光明日报》记者、青年评论家韩业庭从科幻文化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的科幻文艺热。“科幻题材的火爆,与当下高速变化的时代密不可分。对未来的憧憬与恐慌、不确定的荒谬感,都会促使人们从科幻作品中寻求共鸣或出路。从具体的文化消费角度看,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琳琅满目,空前丰富,某种程度上,一些文艺作品产生了同质化的问题,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因此,人们本能地需要一些高情感、强刺激、重口味、大制作的文化产品来刺激神经。科幻类文艺作品恰好扮演了这种角色。”当代中国科幻文艺虽然和冷战、太空竞赛、科技革命等这些引发欧美科幻热的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工业和技术的因素仍是其基本支撑,而中国科学技术能力的迅速攀升,无疑也助推了文艺想象的空间和雄心。“号称国内首部3D多媒体舞台剧,的确是一场3D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炫技秀。”他说。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