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举办
缅怀戏曲巨匠 传承国之经典
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举办
2016年09月21日 10:54:43 浏览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唯有牡丹真国色 游园多是赏花人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 俞玖林
作为汤显祖的代表剧目,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至今,已演出290多场,直接进场观众60万人次,通过其他媒介观看欣赏的超过1 亿人次,在观众中掀起“昆曲热”,成为当代重要文化现象之一。
作为青春版《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扮演者,我在台前幕后亲自见证了昆曲这十几年的变化,今天用感恩、传承、自信、使命四个关键词总结我的体会。
首先是感恩,感恩时代,感恩师长。青春版《牡丹亭》剧组的每一位演员都说自己幸运,我们成长在一个开放包容的年代,在苏州遇上了昆曲最好的时代和区域环境,又在最好的年纪遇到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聚集了最好的剧本、最好的老师,经历了“魔鬼训练”,也感受到师长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更要感恩的是,中宣部、文化部对昆曲多年如一的扶持与保护。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名家传戏”工程,让我们中青年演员有机会拜老艺术家为师,感悟他们的言传身教;而三年一届举办的中国昆剧艺术节,给了昆曲人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是我们中青年演员学习进步的重要舞台。
第二个关键词是传承,不仅传承剧目,也传承艺术精神。舞台表演艺术具有特殊性,戏是活在演员身上的,只能通过鲜活的表演来传达美,传承也必须是而且只能是“戏以人传”。
昆曲600年,留下诸多经典折子戏,不仅有深厚的基本功,更有师承的神韵和筋骨。我在成长中得到汪世瑜和岳美缇等老师的指导,对我自己融会贯通和提高表演水平很有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表演的日趋成熟,我们这一辈演员正在成长为昆曲当代传承的中坚力量,也要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帮助培养新生代,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个关键词是自信,是艺术自信、美学自信,也是文化自信。昆曲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也是我国传统雅文化的集大成者,要传达昆曲的种种大美,我们演员首先要对它的大美有发自心底的自信。汪世瑜老师曾说过,昆曲是一个“骄子”,还是一个“富家子弟”,它的家藏财富很多,一句台词往往包含了两三个典故。对昆曲了解越多,对昆曲、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越有自信。特别是在青春版《牡丹亭》走出国门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传统艺术同样可以登上世界舞台,向世界传递东方之美。
第四个关键词是使命,对于昆曲文化,既要有学习传承的使命感,也要有传播推广的使命感。我们的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致敬,我们每一位昆曲演员都应该既是昆曲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引领者。去年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期间,提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作为系列文化活动,我们青春版《牡丹亭》剧组近期已在国内连续巡演多场,再次受到多方肯定。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09-20浙江省戏剧节精彩启幕 37台参赛剧目在...
- 2016-09-14自制花灯迎中秋
- 2016-09-15越剧火了别忘了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