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缅怀戏曲巨匠 传承国之经典

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举办

2016年09月21日 10:54:43 浏览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牡丹亭》永远有着青春生命力

  昆曲表演艺术家  汪世瑜

  400年前,汤翁与莎翁乃是东西方的两颗戏剧巨星,引领着东西方的戏剧发展和繁荣。今天我们满怀激情纪念戏剧宗师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缅怀先祖,感慨万千。他的杰作《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永远范本,同时又是中国昆曲的救星。想当年昆曲演出团体几近绝迹,在一个国风苏剧团里有几个昆曲演员偶尔唱一两支昆曲,这个团堪称讨饭团,难以生计,但一出《牡丹亭》浪迹江南农村,尚能讨得一碗饭吃,才能把昆曲保存下来,才能有以后的《十五贯》,才能有以后的浙江昆剧团,才能有今天昆曲的盛况。再拿昆曲演员来讲,一至五届的梅花奖获得者的女演员几乎全是汤显祖《牡丹亭》内的杜丽娘。直至今天,所有的花旦演员,无论专业、业余的演员都很喜欢杜丽娘这个人物,学唱杜丽娘,演出杜丽娘。一曲“皂罗袍”响彻全国各个角落。

  汤显祖《牡丹亭》的超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同情封建社会受礼教束缚的男女,而且在于能赋予剧中男女以美好的理想,他们在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幸福,却在理想中实现。从《牡丹亭》题词中可以看出,汤显祖特别善于用“情”。这“情”就是人的真正感情,它包含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汤显祖在剧本的开场白中写道:“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他用自己满腔热忱挥写出男女之间的真爱。在剧中倾注了自己无限的感触。每出戏都充满凄美的意趣,以情出戏,戏从心出,讴歌人性,善于圆梦。为情而死,为情而生。而在17世纪的中国,能写这样特具东方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在汤显祖的笔下,青年男女那种令人难以启齿的生命本能的性冲动,变得那么神圣、高洁、美妙,这种青春欲望,透出生命的庄严与美丽,丝毫没有猥亵和淫秽的成分。从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文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压抑人性、残害生命的封建礼教的丑恶,那活生生的淳朴而健康的生命,又是何等的可爱与值得尊重。

  处处用情,处处含情,处处有情。《牡丹亭》是充满青春活力,充满青春个性,充满青春气息,充满东方浪漫主义色彩的一曲青春生命的赞歌。《牡丹亭》讴歌青春生命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用戏、用情、用性、用梦,创作出了充满人性光芒的不朽作品。

  13年前,在知名作家白先勇的策划和鼓励下,我和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一起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蓝本,选择苏州昆剧院创作排练了青春版《牡丹亭》,重新谱写青春生命的赞歌,为的是能让古老的文学剧本与古老的昆曲撞击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强音。以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及青春靓丽的年轻演员,加上素雅甜美的舞台呈现,吸引当今有文化的年轻人接触汤显祖,接触昆曲,让他们喜欢汤显祖,喜欢昆曲,并且爱上汤显祖,爱上昆曲。

  期待先圣汤显祖,期待古老昆曲这朵充满生命活力的牡丹花永放异彩。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