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缅怀戏曲巨匠 传承国之经典

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举办

2016年09月21日 10:54:43 浏览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汤显祖没有离开我们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王安奎

  汤显祖逝世400年了,但他一直没有离开我们。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人民的热爱,他的思想和精神一直启迪着后人。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林黛玉听到伶人唱《牡丹亭》引起了对自身境遇和人生的许多感叹,这一方面记述了《牡丹亭》对观众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如曹雪芹这样的文学家对汤显祖作品的重视。洪昇创作了《长生殿》,时人称其为“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昇因此颇为得意,也可看出人们是以《牡丹亭》作为创作标杆的。

  汤显祖的“四梦”并不是专门为昆曲写作的,但它给了昆曲以丰厚的营养。许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也学习昆曲。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对《牡丹亭》尤其重视和喜爱,他曾说:“这位著名的中国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生于同时,他们在十六七世纪里,为东西方文坛放出了光辉灿烂的异彩。”2001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昆曲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我们在论述昆曲的文化内涵时,也把汤显祖及其《牡丹亭》列为重要的一条,可以说,汤显祖助力我们的申报取得成功。当代的许多昆曲艺术家都对《牡丹亭》一往情深。岳美缇说:“我们这些人是跟着《牡丹亭》长大的,从小学,长大演,老了教。”张继青说:“老师给了我两碗饭,一是姚传芗先生的《牡丹亭》,另一个是沈传芷先生的《朱买臣休妻》。”张洵澎说:“《牡丹亭》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梁谷音原来不演《牡丹亭》,但她说:“在我数十年的梦想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排演多少代名人排演过了的《牡丹亭》。就像杜丽娘一样,都只为心中那一个梦,我为《牡丹亭》相思几十年。”

  为什么汤显祖的剧作有这样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想最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凝聚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又能把自己的创作与时代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他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典型性。明代的王思任评论“四梦”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说明汤显祖的作品广泛地涵容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同时汤显祖又不是一位书斋中的文人,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他的剧作通过古代故事生动而深刻地映照了明代的社会生活,在今天看来仍有强烈的现实感。中国戏曲是以抒情见长的,汤显祖剧作中表现的感情是剧作家真挚之情,是剧中人物真实之情,又是人民心中之情。明代的剧坛群星璀璨,汤显祖是这个时代和作家群中的一位杰出代表。明代的剧坛可以说形成了一片辽阔的高原,汤显祖是这片高原中的一座高峰。

  汤显祖没有离开我们,他的精神依然在烛照着我们。纪念汤显祖,就是要弘扬汤显祖的精神,努力创作为人民所欢迎并且能够传之久远的作品。期待我们戏剧的高原不断扩大,并且能耸立起如汤显祖一样的高峰。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