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素质教育的新实验——“双惟”班的十年长跑
大学素质教育的新实验——“双惟”班的十年长跑
2016年10月28日 10:44:42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任江华 何 璐
不啻一粒“火种”
“好学生不是全能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
刘红宁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只放有36根火柴的火柴盒,这是第一届双惟班本科生毕业时送给他的。36根火柴,代表36名双惟班的学生,寓意双惟班的老师点燃了他们内心的火种,激发了他们成才的动力。
“除了意志力和学习能力,双惟班还特别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刘红宁说。
葛荣荣,2012级双惟班学员、针灸按摩专业本科生。加入双惟班后经过一番历练,葛荣荣决心依靠自己的专长从事公益活动。2013年9月,他背上药箱,带着“双惟”义诊团去义诊。
葛荣荣兴冲冲地来到南昌市新建县敬老院,想利用自己所学的针灸按摩为老人们减轻病痛。敬老院院长指着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老大爷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可做针灸治疗。葛荣荣跑到老人跟前热情地说:“大爷,听说您脚不舒服,我帮您看看?”老人神情淡漠,看了一眼葛荣荣,一言不发地离开了。葛荣荣一时陷入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就这样,第一次到敬老院做公益献爱心,就吃了闭门羹。
回校之后,葛荣荣反复检讨自己究竟是哪儿没有做好?后经学长点拨才恍然大悟。原来,敬老院的一些老人因为长期待在敬老院,自认为“被儿女抛弃了”,有心理阴影,对陌生人有莫名的抵触情绪。其实,他们更需要理解和爱。
过了一周,葛荣荣再次来到敬老院,这次他没有急着给老人针灸按摩,先向院长打听了一番,知道老人喜欢下象棋,于是跟老人说:“大爷,大家都说您是象棋高手,能不能请您下几盘,也教教我?”老人一听乐呵了,马上摆开阵式……
南昌市的许多大街小巷,都留下了葛荣荣和小伙伴们义诊的身影。两年多来,葛荣荣义诊36次,治疗人数达1024人次。他说:“做义诊让自己享受到奉献带来的内心愉悦,长年累月坚持义诊所积累的临床经验,也使业务长进多了。”
“说来也怪,我身边总是不自觉地聚集了一批双惟班出来的孩子,发现他们身上有些共同的特质:肯吃苦,基本功扎实,一带就上手。”江西省中医院肺病科室主任万丽玲说,“现在不少实习生包括新来的医师,自律性较差,工作稀稀拉拉,上班吊儿郎当。我常说白衣战士也是战士,需要团队性、纪律性。双惟班出来的孩子,明显自律性更强,也更有责任心。”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好学生不是全能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做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育相互融合,专业学习与品德、能力培养并重……”似乎,那盒小小的火柴,在刘红宁内心一直燃烧着熊熊的力量。
事实上,对于教育界关注学生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的人们来说,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双惟班实践,也不啻一粒“火种”。
下雪天还能否坚持跑步?没有老师监督会不会偷懒?2010年一个寒气刺骨的冬日清晨,上海中医药大学几位老师悄然实地探查双惟班——学生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跑步的场景,打消了他们心中的疑虑。
江西省医药学校是一所高职院校,2011年4月借鉴双惟班经验成立“双立”班——立德做人、立志学技。2011年至2016年,“双立”班已经连续举办5届,通常自愿报名人数能占到全校70%左右,最后坚持下来拿到证书的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0%。江西省医药学校副校长张祥禧告诉记者:“以前学生打架的特别多,一言不合就动手,如今学风明显好转。”
同时,江西省医药学校打破录用新教员必须拥有研究生学历的规定,出台了一项政策:凡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高级“双惟”学子证书获得者,可以有资格获得教职。目前,有8位双惟班毕业的学生在该校任教。
“我们天津中医药大学有一个‘勇博励志’班,应该说也小有名气,就是借鉴了双惟班经验。据我所知,不只是天津,在江西,在其他省份,都有学校在借鉴双惟班。”教育部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张金钟说。
迄今,已经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81所院校来到江西中医药大学考察双惟班。
双惟班能走多远?2015年5月,江西中医药大学将双惟班理念载入学校章程。“如果说双惟班会变,只会变得更好!”校长陈明人说,“我们将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师生建议,不断汲取成功经验,完善培训内容和方法,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0-16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引发思考
- 2016-10-23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
- 2016-10-27如何激发高校科研的“洪荒之力”
- 2016-10-25谁给“牛孩”指明人生方向
- 2016-10-25高职毕业生留校工作:美丽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