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别让雾霾成为你的“过敏原”

2017年01月13日 15:49:16 浏览量: 来源:环球网 作者:

  皮肤:“痒痒”的老毛病犯了

  雾霾天,不少人的皮肤会遭遇“变故”,不是脸上“痘痘”多了,脸色变差了,就是湿疹、荨麻疹等老毛病又犯了……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最易受到雾霾的伤害,也最易被忽视。

  雾霾中的化学物质可以直接对皮肤产生刺激,引发炎症和皮肤敏感,人体感觉为“皮肤瘙痒”。当雾霾中颗粒物表面吸附的病原微生物接触到皮肤,引起感染或间接引发炎症反应,就会出现“痘痘”增多的情况。与此同时,颗粒物本身或其吸附物都可成为过敏原,在接触皮肤后诱发人体的过敏反应,比如,荨麻疹和湿疹。

  除了过敏和炎症反应外,一些缓慢的皮肤变化也在发生。雾霾中颗粒物催化氧化应激反应,对皮肤造成了面色发黄、晦暗等氧化性损伤。颗粒物与紫外线等其他有害因素产生作用,也会对皮肤造成光化学损伤,导致肤色加深、色斑产生。

  应对

  ■ 做好物理隔离

  外出时戴上口罩,穿高领上衣或佩戴围巾,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面积。回家后,应用清洁产品清洗暴露的皮肤,外衣外裤应反面叠放,不要随便堆放在沙发和床上增加居室内的污染。头发天天洗不可取,但可以戴上帽子或头巾减少污染物的附着,也可选择穿有帽子的外衣。

  ■ 不要过度清洁

  雾霾天应使用保湿类的润肤产品,帮助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防护膜,起到阻隔污染物的作用。原本,人体皮脂腺日常分泌的皮脂能够保护、滋润皮肤。因此,回到家清洁皮肤时适度即可,频繁多次清洁反而会损害皮肤的屏障。

  ■ 使用防晒产品

  有防晒功能的护肤品,如防晒霜、隔离霜或有防晒指数的日霜等,雾霾天也应使用。原因是皮肤如果受损,对紫外线的抵抗能力就会下降,紫外线造成的损伤又会加重对皮肤屏障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不要觉得雾霾天看不到太阳就不用防晒,反而更应该使用。

  ■ 皮肤过敏快就医

  皮肤出现瘙痒、红、肿、荨麻疹等状况,或既往的湿疹等皮肤疾病复发,不要自行用药,一定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尤其是发生在面部的皮肤问题,切忌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因为雾霾天反复出现,一不舒服就涂抹激素药膏,可能会产生激素依赖性皮炎等问题。

  情绪:性格内向的人消沉了

  曾有一份研究显示,在1982至1983年席卷全球的“厄尔尼诺事件”(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中,全球大约有10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8%。这说明,气候对人的情绪的确是有影响的。

  不少人应该有这样的感受,阴雨天想睡觉,雾霾天感觉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调适减压中心主任彭旭表示,这是社会、生理因素双重作用下,导致的心理问题。从社会因素上来说,“群体暗示”会导致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比如,雾霾天呆在家的你浏览有关雾霾的信息,客观上会加重你对雾霾的忧虑,产生消极情绪。”彭旭称,平时就积攒了不满情绪的人,此时也很容易爆发。从生理因素来分析,内向型性格、容易焦虑的人,比外向型性格、大大咧咧的人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由于雾霾诱发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人,身体的不适会与心理不适互相影响,带来的消极情绪也更为严重。

  彭旭提醒,有一种抑郁症叫季节性抑郁症,又被称为季节情绪失调症,每年同一时间发作,常为秋末冬初开始,春末夏初结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造成季节性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冬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原本就有抑郁症的患者则更易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需双管齐下,有病情变化须及时就医。

  应对

  ■ 放缓呼吸节奏

  呼吸节奏变慢,可以稳定情绪。平时一个人每分钟大概呼吸12次到20次,雾霾天可尝试每分钟呼吸4次到6次,依据各人的承受能力而定。吸气时从1默数到7,一秒一个数字,呼气时从7默数到1,并且采用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帮助人专心致志,使氧气在体内得到充分交换。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