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不辜负 这个产生思想的时代

2016年07月29日 14:44:23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胡笛

xc1607b034_conew1.png

浙江美术馆敦煌艺术展一角

  敦煌学:老学问的新征程

  历史上的浙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众多享誉古今的先贤大儒,创作了一大批炳耀千秋的精品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学传统。近现代以来,浙江学人更是创造了一批深沉厚重、融汇中西的思想文化作品。在古希腊哲学研究、敦煌学研究、礼学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学研究、唐宋词研究、阳明学研究、古代史研究、宋史研究、民国史研究等领域,浙江都曾走在全国前列,产生了很多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作品。这为浙江哲学社会科学的长足发展蓄积了深厚动力。

  敦煌学,是1900年敦煌藏经洞及其文献发现之后诞生的一门学问,其研究对象开始于藏经洞文献。

  “浙江离敦煌十万八千里,但浙江却与敦煌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涌泉看来,敦煌学今天的辉煌,积淀着几代浙江敦煌学人的毕生心血:王国维、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王伯敏、常书鸿、段文杰,以及柴剑虹、常沙娜、樊锦诗、许建平、赵丰……这些浙籍或在浙工作的学者,身影闪烁在敦煌学的百年历程中。

  他们,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尴尬局面。

  今天的浙江,在敦煌学的文献整理和语言文字学研究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过去敦煌学都是基于对藏经洞及其文献的研究。而今天,‘一带一路’给诞生于20世纪初的敦煌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张涌泉介绍,“更多的学者开始从‘丝路文明’的角度,将敦煌学相关问题置于整个丝绸之路大背景下来考量,研究从敦煌‘传入’和‘输出’不同文化,总结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融荟萃繁荣的历史经验。”

  为此,浙江大学成立了“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敦煌学这一看似冷门的学问也纳入其中。

  “改革开放这30年,让我们这些做学问的,可以心无旁骛、一心致学,这才有了敦煌学今天的繁荣。”张泉涌由衷地说。

  “浙江有着极为丰富的人文底蕴,这是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理应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使之融入当今社会共同的基本价值理念之中。”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董平曾这样指出。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