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府概念的演进:从虚拟政府到智慧政府
电子政府概念的演进:从虚拟政府到智慧政府
2017年04月11日 11:35:10 浏览量: 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作者:张锐昕
三、从电视政府、移动政府到智慧政府
从一站式政府进展到电视政府,虽然它们的便民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服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对受众的要求却有本质的不同。一站式政府对信息富人们更有利,但加大了数字鸿沟,电视政府更关注弱势人群——视力缺陷者、听觉缺陷者等,对信息穷人们也能提供服务,因此自有其优势和发展的必要。自电视政府到移动政府,标志着政府由关注网络渠道转到多种媒体渠道并用,而进行到智慧政府建设阶段,则意味着政府从智能实现转到智慧担当,朝向让公众感动的层面前进了一步。
1.电视政府
电视政府(television government,简称TV government),也有人用Tgovernment作简称,鉴于它易与T(transforming)government混淆,不建议使用。电视政府概念的提出始于数字电视(digital television,简称DTV),而数字电视始于电视(TV)。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播音员就开始尝试为儿童实验开发互动和参与节目(Dindy Dink &You)了,这个节目当时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批评者认为,电视节目根本没做互动电视,相反却看到孩子们在与他们的电视机互动,家长们也抱怨说孩子们在用屏幕纸和特制笔损坏屏幕。该节目5年后虽然停播,但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开发互动和参与节目的尝试一直在继续,人们由此体验到其实电视远比他们期望的能做得更多,也可以做得更好。很多尝试归于失败几乎都是因为价格或费用的原因。最具决定性的几年出现在90年代,那时一些频道把计算机聊天室放到了电视屏幕上,使之成为最早的双屏幕互动电视,电视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可以使用计算机。这之后,一些国家开始鼓励数字传输技术发展,促进了DTV研发。DTV所提供的交互通信平台,对所有想获得更多公众的组织都有价值,对政府向居家者提供信息和服务也带来机会,许多政府部门发现DTV是他们服务供给策略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公众开始理解交互的DTV的潜力,需求就快速增长,家庭中使用电视机的方式就发生了变化。政府开始应用DTV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市民可以与公共部门互动,交互式电视(interactive television,简称ITV)的出现让数字电视一直想要让电视观众超越被动的观看体验而能做出选择并采取行动的梦想成真。再之后有了数字地球电视(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简称DTT),能提供大量的频道、双向通讯以及高质量的声音和图像。这一系列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机会。鉴于DTT包括更多的信息技术功能,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容易,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做出了很多努力,使电视政府有了鲜活的实例。(23)
目前,电视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信息、交互和交易服务。电视功能很简单,容易掌握,稍微学习就能操作,它为人们与政府打交道提供了新的媒介,能帮助人们去除与政府面对面的阻碍,能改变政府部门间的通信,使得公众不必再应付不同部门提出的同样信息要求,政民交互变得更容易、轻松和便利。国外有一些有关电视政府的研究成果,对其作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搜遍中国知网却一篇都找不到,不是因为中国没有相关实践,实际上中央政府自2001年开始一直在倡议的“三网融合”就是在为电视政府、移动政府乃至智慧政府铺路。
所谓“三网”即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是要达成这样一种结果,即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三网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目前,“三网融合”进展并不顺利,专家评说是因为“三网”内涵外延不对等不匹配,主体的功能属性不在同一“频道”,存在的时空体系不在同一时代,很难相提并论,亦更难以融合,为此专家认为目前只能寄希望于行政力量,靠中央各大部委联合发文,实行硬性整合,而三网融合新方案要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能否将政府决策和部门行为有效转变为企业的市场行为(24)。可见,在电视政府建设上,我国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方面内容建设不好,电子政府的信息惠民和让人民共享信息化成果的目标就难以达成。
2.移动政府
移动通信技术随时随地可及的特性以及移动设备产品设计的不断改进和功能的持续丰富,使得移动电话应用内容迅速增多、智能性迅速提升、渗透力迅速加强,它不再是从前单纯的通话设备,而是快速取代了人们常用的电子设备,成为广受欢迎的信息传播工具和电子服务手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周边的行业。目前,移动政府已成为电子政府实施的一大战略,政府开始在电子政府中引入移动通信技术,将移动通信网络作为提供高效率服务的新渠道,将移动手机作为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参与机会的新手段,由此移动政府(mobile government,简称m-Government或mgovernment)因应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自电子政府派生出来,成为电子政府的新的子域和有益补充,扩展了电子政府的应用范围。曾几何时,由于电脑及其与互联网连接成本昂贵,互联网普及受到限制,电子政府应用可及性受到制约。人们难以想象政府能不加人为干预地提供预约服务、金融交易、付费等电子服务。而如今,拥有移动手机的成本已远低于购买计算机及将其与互联网连接的成本,且移动设备操作简单、服务资费便宜、私密性强,这促进了移动手机用户及其应用需求的增长,“由于许多公众在使用移动电话,移动技术就成为了提供信息的最有效的渠道。”(25)
移动政府旨在实现移动通信、移动服务、电子民主、电子政务四个目的,它的最大好处是打破边界的潜力,核心益处反映在增加公共服务人员的生产力,改进政府信息和服务供给,增加公共互动渠道,以及降低成本带来更多参与等方面(26)。由于它能帮助政府直达公众,又能在政府机构内部及机构之间加强电子联系,做到彼此之间快速交流互动和及时传递信息,因此,它扩展了电子政府的服务空间,增加了电子政府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电子政府的应用形式,推进了电子政府的健康发展。但是,移动政府却不可能取代电子政府。原因在于:首先,“不是所有的应用都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运行,它们也不应该如此。不是所有的无线连接在成本上都能竞争得过有线连接。”(27)这说明至少那些不能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应用是移动政府力所不能及的,电子政府的有线连接也还是要使用的。其次,随着智能型手机比功能型手机(也称为智障型手机)更多占领市场并获得广泛应用,移动电信运营商已经陆续在手机上开发出各式应用产品并提供诸多应用功能,无论是在移动服务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取得了突破式进展。以应用产品Google地图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例,利用它能为市民提供所有服务机构地点的定位导航功能,方便市民寻找服务机构所在地,而当市民进入没有人造卫星覆盖的服务机构的建筑物之后,又可以利用建筑物内提供的无线宽带(Wi-Fi),使用其他的手机应用程序,如室内导航系统,为每个办公室定位,或按照楼层平面图显示建筑物内所有可供市民使用的服务设施以及所有办公室的服务项目。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根据市民手机的搜寻和定位纪录,实时了解在场的每一位市民的行动轨迹、搜寻的目标机构及当前所处的位置,据以掌控到访总人数、人流情况、各机构接待人数、服务设施使用情况,并根据建筑物、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承受能量,据以分析市民可期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预测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以便尽可能地做出事先安排,如准确控制到访人数,预先提供预约排队,合理安排服务人员等。考虑到功能型手机在孩童、老年人、高科技产业涉密或研发人员、军队和政府单位人员中还有相当大的应用空间,政府在为所有手机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时必须要考虑到各种类型手机的接收能量,为不同类型手机用户量身定制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服务,以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最后,“将移动业务应用程序应用于政务活动可能不是很容易,尽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应该这样做。”(28)所以,要使移动政府真正成为电子政府的重要成分和有益补充,还需要政府继续推动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内的三网融合,即实现其高层业务应用融合,以此打破行业垄断和恶性竞争状态,做到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廉价、增值的服务。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4-07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条路径
- 2017-04-01我国自主原创手机(移动终端) 动漫标准...
- 2017-03-30领导干部用网: 要“上得去” 更要“下...
- 2017-03-30以“社会协作”拓展公共阅读新空间
- 2017-03-30让时间解决年轻人的焦虑 余世存白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