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新农村的“三美”
重塑新农村的“三美”
2017年02月17日 15:42:09 浏览量: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奇
农村新社区建设,必须摒弃城市陌生人社会的恶习,重新培植家园红利。不然社会将逐渐分裂,凝聚力、吸引力、归属感,都没有了,谁还会爱那片社区?谁还会积极参与建设那片社区?今天新社区建设要提高社区的向心力、凝聚力、归属感,自然生成的家园红利就会帮你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如果是光靠法律处理乡村矛盾解决乡村问题,一个村设一个法庭,天天开庭,你都解决不完。许多农村的事都是靠内部的机制来处理的。乡规民约从宋代就形成了,蓝田乡约非常有名,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典范。什么事都找政府,政府的包袱越背越重,化解不了,农村的许多事只能靠它自身,自我消化。今天我们要好好发育社会组织,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靠家园红利的累积化解矛盾,增进互信,提高社会的融合度,增强社区的归属感。
重塑原乡世家
原乡世家是指那些原乡大姓、名门望族。名门望族世家大姓是一个地方的群体形象,很多名人都是从世家大姓出来的,因为他有优秀传世的家风家教家训,非常起作用,影响就是靠这个。这些世家大族不仅影响他本族的人,对当地社会四方乡邻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都以他为标杆,是当地人的骄傲。世家望族不是简单生成的,俗话说,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世家望族家风的养成,家训的锤炼,家教的素养,都是靠多少代的积累。
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家庭的集合就是家族,家族的集合就是民族,民族的集合就是国家,这是一个环环紧扣的生态链。构成一部完整的民族史或者国家史,必须有四大部分组成,国有史,国家要有史;方有志,地方上要有志,省志、市志、县志、乡志、村志,中国最有名的村志是安徽池州杏花村志,她是唯一被选入四库全书的村志;族有谱,家族要有家谱,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反映历史的重要一环;家有信,即家庭成员之间或与亲戚朋友的书信来往。家书的往来最能反映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社会的真实面貌,都是生活的细节。原乡世家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主要是因为近现代以来反封建反宗法反过了头,把其精华也反掉了,好的家书家训家教再传多少年都是治家做人的精品,正能量要继续发扬光大,不能只看到其负面因素。
重塑新乡贤
乡贤文化是中国古代士阶层文化在乡土社会的表现形式。乡绅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一个特殊阶层,非官非民,介于二者之间。宋代开始礼下庶人,缙绅阶层的称谓从那时开始,明代知识分子入仕途很难,一部分人就选择不当官回到家乡,发挥自己的才能,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还有许多退休归隐的官员也回到家乡定居,他们共同组成了这个群体。士绅阶层在明代被正式确认,明世宗时期明确这一阶层。这个阶层虽然是处于非官非民的尴尬境地,但是他的作用相当大,对于乡村基础教育的构建,乡村道德价值的导向,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治安的管理,包括资源配置、社会矛盾的调处、乡规民约的完善等,特别是在战乱年代或者是郡县势力弱的地区,这些人起到稳定器的作用,社会秩序主要由这个阶层来维持,没有他们社会就乱了。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2-10党领导农村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
- 2017-02-10村晚:让故乡更近一点
- 2017-02-08别样的“寒假作业”
- 2017-02-08具有启发性的乡村伦理表达
- 2017-02-07“天价”频出,婚嫁戴上“黄金枷锁”